从突破海外垄断、点亮“中国光”的陕投新兴立芯光电,到成功实现煤田原位采油、推动“煤海变油海”的陕煤地质集团;从保障卫星精准入轨、成功率超99%的寰宇卫星,到打通生命救援“最后一公里”的秦汉通航——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投集团)所属企业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经营质效持续提升,更在能源安全、航天强国、民生急救等领域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展现出“科技为民、产业报国”的深厚担当。
从“零”到“一” 让“煤海”变“油海”
2024年1月15日,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热解煤焦油成功面世。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成功实现了从煤田中提取出全球第一桶原位热解焦油,标志着我国在煤田原位采油方面取得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为“原位可开采,煤海变油海”的战略目标完成了开创性探索,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早在2020年,陕煤地质集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依托自身负责建设并运行全国煤田地质系统中唯一的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技术优势,率先开展富油煤高效原位热解强化产油和高效开采成套技术等原创性研究,并在榆林大保当井田开展先导性试验。
“富油煤技术的核心目标,就是将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油气资源,真正实现‘煤海变油海’。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而这一技术正好能够有效弥补我们在油气资源方面的短板。”陕投集团副总经理、陕煤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冬红说。
目前,富油煤技术已在国内成功申请20余项发明专利,并牵头制定了相应技术标准。当前,陕煤地质集团正在对先导试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为项目的小规模化工程试验奠定基础。
突破垄断 点亮自主可控“中国光”
2012年成立的西安立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芯光电),自2016年被陕西投资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控股以来,始终专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我国在该领域从技术自主到产业化的重大跨越。
陕投新兴副总经理,立芯光电董事长李波介绍,公司产品的波长范围从原有的790–1064nm,扩展至755–1940nm,未来还将朝着2000–3000nm及更长的中红外波长迈进,以支撑更多高端应用。“未来两年,我们将重点布局低空经济雷达系统,致力于推出更多优质光电芯片产品。立芯光电将持续深耕‘光子’领域,构建以磷化铟基、砷化镓基为核心并拓展多元材料体系的技术平台,不断延伸产品波长覆盖范围。”
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从“电制造”时代逐步迈入“光制造”时代,立芯光电正积极应对多元场景需求,开发面向新一代应用的芯片产品。目前,该公司已推出多款新型光电芯片,其中1470nm和1940nm芯片率先应用于医美领域,能够在减少损伤的同时实现高效美白与嫩肤,不仅填补了国内长波长激光芯片的技术空白,也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关键光源。该类产品性能表现已超越国际同类技术,跻身全球一流行列。同时面向消费电子领域,推出用于扫地机器人的激光芯片,助力实现更灵敏避障与无死角清扫,优化用户体验。
此外,立芯光电近期将推出的1550nm波段低空测距雷达系统,融合了相干探测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其厘米级测距精度与抗干扰能力,为城市低空交通管理、无人机物流调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保障。
从“跟跑”到“领跑” 点亮中国商业航天新征程
今年上半年,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圆满完成6次发射测控任务,成功保障41颗卫星顺利入轨,实现有偿服务航天器总数突破345个,常态化管控在轨卫星175颗,单套设备使用率快速攀升至每天30圈以上,测运控服务成功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以卓越表现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卫星跟踪一百圈的过程中,即便考虑多方复杂影响,我们的服务成功率依然保持在99%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继春介绍,公司能够取得优于同行的表现,既得益于测控设备性能优越、运行稳定,又得益于中心软件系统与轨道计算精度高,以及强大的运算和管理能力。而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员的高素质和专业能力。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1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55%以上;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46%以上;同时吸纳了33名退役军人。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跟跑”到“领跑”,自2018年7月注册成立以来,寰宇卫星实现了快速发展;已成功创造了国内商业测控行业新的纪录,跨入国内商业测控第一梯队。
打通科技与民生“最后一公里”
“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年11月6号下了一场大雪。第一例求助出现在7号中午,第二例是下午4点左右,来自榆林神木市万镇镇的一位老人,他在雪地滑倒后被木棍刺穿喉咙。”陕西秦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航空医疗救护总监宋品辉至今对2019年11月7日那天的救援经历记忆犹新。
宋品辉回忆道,老人所在的位置即使在天气良好时,从神木市医院开车单程也需1小时50分钟,往返接近四小时。而大雪封路,救护车根本无法通行。最终他们启动直升机救援,往返仅用40分钟就将患者送抵医院,经紧急手术保住了患者的生命。
目前,神木市已成为秦汉通航航空医疗救援的试点地区。神木市政府将直升机纳入120体系统一调度,根据伤情、人数、距离和路况等综合因素,科学决策派遣直升机或救护车,并且这项服务对患者完全免费,实现了科技与民生深度融合,让应急救援体系惠及百姓。
成立于2014年的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唯一以航空为主业的省属国有企业。公司业务覆盖航空发动机制造、支线飞机研制、通用机场管理、直升机销售与运营、航空新材料、无人机技术应用及航空金融等十余个领域,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航空产业链布局。
作为陕西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陕投集团以前瞻性的产业投资和强大的平台支撑,不仅为子公司注入了持续动能,更通过统筹管理、资本运作与战略引导,推动各企业在通航救援、商业航天测控、高端激光芯片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引领,并形成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
未来,陕投集团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协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力子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共同为陕西省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刘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