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解锁职工成长新“夜”态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潮流

陕西各级工会依托职工夜校打造多元赋能平台

2025-10-09 17:01:06 来源:西北在线

9月24日晚,秋夜微凉,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温暖明亮。职工夜校教室内,锣鼓声与板胡声交织,一曲曲高亢激昂的秦腔唱段回荡其间,20余位秦腔爱好者在名师带领下领略非遗之美。

与此同时,600公里外的榆林市榆阳区工人文化宫,瑜伽、书法、掐丝珐琅等10余种丰富多彩的课程在9月轮番“上新”,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下班后走进夜校,解锁“两点一线”之外的人生新体验。

这是陕西各级工会倾力打造的“职工夜校”日常剪影。近年来,陕西省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创新实施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坚持制度筑基、需求导向、文化赋能,把职工夜校作为服务职工、文化惠民的有力抓手,持续推进工人文化宫“两性两化”运作,不断提升工会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让工人文化宫转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构建起一张普惠精准、功能多元、覆盖广泛的职工成长服务网。

制度筑基,服务网络“全域覆盖”。职工夜校是工会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平台。陕西各地职工夜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根系的充沛养分。2024年3月,省总工会出台《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明确加强“大文化”工作格局建设,建好用好职工文化阵地。坚持围绕工会中心工作、立足基层和职工需求,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展各类文化服务。

省级层面明确任务书,各地工会迅速跟进,因地制宜织密服务网。西安市总工会出台《加强市总直属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管理十条措施》,从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到运营规范逐条明确,让夜校运行有章可循;陕西首家市级职工夜校——榆林市职工夜校今年3月在市工人文化宫揭牌成立,打造工会服务职工的“金字招牌”;咸阳市总工会积极构建职工夜校与各类文化平台的协同机制,形成有机联动。

以制度夯基垒台,用机制立柱架梁,职工夜校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运行之路。从城市到县域,从机关到厂房,陕西工会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职工夜间学习网络,让成长机会触手可及,让学习型组织建设蔚然成风。

需求导向,课程设置“精准滴灌”。把准“需求脉”,方能念好“服务经”。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既要俯身倾听职工心声,也要动态优化服务供给,让夜校课程既接地气又贴民心,真正把实事办到职工心坎上。

夜校学什么,职工说了算。在职工夜校的课程设置中,陕西各级工会普遍采用“职工点菜、工会配餐”模式,以“精准滴灌”的思路设计课程表,确保课程内容最大程度契合职工需求。

秦腔教室里唱念做打、书法课堂上墨香四溢、AI基础应用课紧跟时代步伐、服装搭配教学时髦感拉满……从传统技艺到数字技术,从文化熏陶到健康养生,从职场技能到生活美学,丰富多元的课程矩阵,是陕西各大职工夜校课堂的显著特色。

这些花样繁多的课程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夜校主办单位前期扎实调研和充分考量的产物。宝鸡市工人文化宫线上收集职工调查问卷千余份,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职工学习诉求,形成“三维课程体系”。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瞄准职工个性化需求,联合社会资源开设职工夜校,开办了形体、围棋、太极拳等课程。汉中市总工会启动职工公益培训满意度调查,将问卷结果作为优化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

“公益普惠”是陕西职工夜校的鲜明标识。“外面一节瑜伽课要几十元,这里不仅免费,老师还是专业教练,超值!”榆林市职工夜校瑜伽班学员王丽高兴地说。

以文化人,价值赋能“多维增效”。灯火璀璨处,成长正当时。依托职工夜校,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正在加快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今年8月,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文润心,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职工夜校并非“一上了之”,提升技能助力职业发展、陶冶情操助于身心健康、拓展社交结识更多同道好友……学习带来的复利效应正持续释放。

西北工业集团零件加工九分厂工人夜校历经六年发展,下班走进夜校学习成为该厂青年职工的行动自觉。“通过上夜校,带动一大批职工比学赶帮超,为大家提供了成长进步、提升技能的机会。”夜校讲师左强在教学相长中也实现了个人技能提升,如今他已是该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获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对于职工个人而言,夜校为他们打造了“八小时外”的赋能平台。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夜校是企业培养人才、提升竞争力的“隐形孵化器”,推动职工技能提升与企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夜幕之下,三秦大地好学之风正盛。一座座工人文化宫化身“学校和乐园”,一个个夜校课堂缀满知识星光,为广大职工点亮技能提升与文化滋养的双重灯塔,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本报记者 候思宇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