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随着DJ(动检)502次综合检测列车在西延高铁全线拉通试验顺利完成,标志着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安铁路局)组织的西延高铁联调联试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后续试运行和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拉通试验是铁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动态验证环节,它将联调联试工作中之前的各种单项测试综合起来,对全线的轨道、供电、接触网等多个系统进行综合检测,确保各项测试数据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前的“综合大考”和“实战彩排”。
双车协同开展系统性测试 验证线路高速适配性
此次全线拉通试验,西安铁路局采用“综合检测列车+确认列车”双车协同模式,分线路开展系统性测试。试验期间,确认列车以最高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置排查轨道、接触网状态,为综合检测列车开路;CRH380AJ型综合检测列车则承担核心测试任务,当日完成多个往返检测,在正线区间稳定保持350公里设计时速运行,全面采集轨道几何、接触网、轨旁信号、声屏障测试参数等关键数据。此前开展的最高速度等级测试中,检测列车已成功跑出385公里时速的试验目标值,达到设计时速的110%,充分验证了线路设备的高速适配性。
“目前联调联试整体进度已完成45%。”西安铁路局科信部副主任邓军介绍,自联调联试启动以来,西延高铁已累计开行试验列车近百趟次,收集轨道几何参数、接触网电压、信号响应速度等检测数据数万条,为本次全线拉通试验顺利完成奠定扎实基础。
多单位联动保障 筑牢试验安全防线
为保障西延高铁联调联试工作的高效推进,西安铁路局联合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等20余家单位,成立联调联试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运输组织、设备保障、检测测试等七个工作组及八个专业小组,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实行每日碰头会、交班会制度,确保问题闭环管理。
针对此次全线拉通试验,西安铁路局西安站、西安车务段、铜川车务段、延安车务段、西安机务段等单位组建专业团队,涵盖驾驶、设备监控、系统检测等关键岗位,形成全链条保障体系;西安高铁基础设施段在实验区段启用多重防护措施,提前对全线路开展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轨道精调、道岔整治、接触网设备参数调整等工作,全力确保试验安全推进。
通信技术创新 打造老区高铁“无感上网”体验
测试期间,西安铁路局西安通信段同步对全线的通信系统开展调试。“这是我国首条公网5G无线通信网络全覆盖的革命老区高铁!”西安铁路局西安通信段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张磊介绍,“经过这段时间的测试,目前在最高测试速度运行状态下,全线专网各项指标正常,公网全线覆盖率已达到74%。”
建设前期,西安通信段联合设计、施工单位充分借鉴西成、银西等既有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和运营经验,在全线创新采用了组合式铁塔,强化铁塔基础稳固性和承重性,有效抵御湿陷性黄土、冲沟、梁峁、沟壑纵横区等复杂地形对通信设备的影响;针对连续长大隧道群,采用公专网漏缆贯通覆盖技术,确保动车组穿行期间信号连续覆盖、稳定传输,为线路安全运营和旅客“无感上网”筑牢通信屏障。
冲刺开通目标 赋能老区发展新格局
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是陕西省“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线路全长299.8公里,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提升陕西省区位优势和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加快构建包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服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助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邓军说:“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试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细化分析,逐步开展信号系统兼容性、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实车控车和运行图参数测试,确保西延高铁建设按期进行,让陕北老区人民的‘高铁梦’真正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周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