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吴堡谢小玲:廿载秉烛,用物理之光点亮学子逐梦路

2025-10-15 14:39:01 来源:西北在线

“电容器的作用是什么?影响其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秋日的阳光斜照进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的教室,谢小玲手持粉笔站在讲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娓娓道来。台下,学生们目光专注,跟随她的讲解步入物理世界。 2005年7月,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谢小玲,站在了人生职业选择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当同学们纷纷奔赴大城市时,她却毅然选择了位于陕北地区的吴堡县。“当时的宋校长来西安招聘,说那里缺物理老师,我也没多想就签了协议。”谢小玲回忆道。“年轻人走出去看一看、闯一闯,是件好事。”带着家人的鼓励,她背上行囊来到吴堡,一待就是20年。

53c21c1afcb6951dd1df73eafaa0fd9c

两度带伤不离岗,视讲台为育人战场

2017年,是谢小玲教学生涯里最艰难的一年,她两次与伤痛交手,却始终坚守讲台。

10月,她因意外不慎摔伤,膝盖伤口深可见骨,缝了5针。医生建议她至少卧床休息一个月,否则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可彼时,她正带着毕业班。“孩子们的底子好、冲劲足,不能因为我耽误了他们。”受伤第二天,她便返回了学校。

从学校门口到教学区那段平日只需5分钟的上坡路,她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地走了近20分钟。当她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迎接她的是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尽管行动不便,她仍坚持站着讲课。“理科教学离不开板书!”谢小玲说,“坐着写不方便,我怕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这份坚守,也换来了学生们暖心的回应。“那段时间,每节课前都有学生到办公室来接我,有的帮我拿书本教案,有的搀扶我去教室。”说起这些,她的语气里满是感动。

同年12月底,因贫血她晕倒在讲台上,被学生紧急送往医院。当时医生说:“再晚到半小时,血红细胞数字再降,后果可能就很危险了……”输血800毫升后,她仅休息一天,便再次回到课堂。“孩子们备考这么辛苦,我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谢小玲说。

她日复一日在讲台上的耕耘,最终被一封封录取通知书赋予了圆满的答案。多年来,她已将多名学生送入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启智课堂育思维,竞赛指导结光华

“谢老师讲课特别细致,对考点概括得很全面,总是引导我们主动发现问题、回答问题。”高二一班学生鲁芷歌说。

在谢小玲看来,物理教学重在思维训练。“从高一起,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训练他们物理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到高三时,学生基本就能形成系统化的思维,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对应哪种模型、该如何分类,解题思路也会随之清晰起来。”谢小玲说。

面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她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在名师班,她会增加知识难度,助力学生冲刺高分;在普通班,她则从基础讲起,先让学生“听懂、不排斥”,再慢慢提升。就连课后作业,她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难度。

这份用心在竞赛中开花结果。2023年,她指导的学生丁镜元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陕西赛区荣获三等奖,她也荣获“全国物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备赛期间,为攻克竞赛题涉及的高等数学知识,她逼着自己一遍遍刷题。

如今,已考入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丁镜元,仍常给谢小玲发消息:“老师,我们这学期全英文的大学物理课程,我都能看懂,一点也不觉得难!”

以心育心护桃李,匠心传承烛杏坛

在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谢小玲有四个“身份”:物理老师、教研组长、生活班主任、新教师导师。无论角色如何转换,“用心做到极致”是她始终不变的准则。

从2018年起,谢小玲开始兼任“名师班”生活班主任。在这个角色里,她不仅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把孩子们的情绪波动、思想变化视作重中之重。曾有一名女生因父母离异情绪低落,时常找她倾诉。谢小玲在耐心开导、鼓励孩子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悄悄联系其母亲,帮助孩子在家庭变故后重建与父母的沟通桥梁。

作为物理组教研组长和“老教师”,她多次担任学校新教师培训导师。从备课的思路、上课的节奏到课后辅导,她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新教师缺乏经验,备课的深度、课堂的把握上难免不足,课堂上偶尔出点小问题都很正常,我会给建议、陪他们逐课磨教案,帮他们找准教学方向。”谢小玲说。

她还邀请青年教师观摩自己的课堂,也常去新教师课堂听课,从课堂的导入设计到例题选取,逐一给予指导。在她的帮助下,不少新教师快速渡过“新手期”,曾受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宋艳茹,如今也已成为吴堡县教学能手。前段时间,宋艳茹发微信告诉谢小玲:“我现在也开始带新老师了。”

深耕教科研不辍,初心照亮桃李路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这是谢小玲二十年来始终秉持的信念。

她在《读好书》《理想家》等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主持、参与了《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等多项市级课题。在2025年榆林市理化生实验说课比赛中,她的《仿太空物理实验探究超重与失重现象》荣获榆林市一等奖。

二十年来,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不懈努力,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研组长”,县级“优秀教师”“高考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但在她眼里,这些荣誉都不如学生金榜题名时的喜悦珍贵。“每到高考查分那天,我比家长还激动,看到学生考上心仪的大学,比自己拿奖还开心。”谢小玲笑着说。

黄河水日夜奔流,滋养着沿岸的土地;岸边的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里,教学楼灯火长明,照亮学子的求学路。在这方校园中,她以知识为炬,以爱心为壤,为一届届学子注入奔向远方的能量。(王雪洁)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