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当你第一次打开“掌上二一五”的视频号直播间,镜头面前的白大褂们,还略显拘谨生涩。今天,如果你再次翻看直播记录,你会惊讶于眼前所见——产科、运动康复科、感染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等10余个科室,在两年时间内,为大家呈现了190场直播,引发近10万次观看。从首场直播只有7个观众,坚持到现在平均在线500+,从22分钟磕磕绊绊的试播,到现在平均每场60分钟的游刃有余,这些变化的数字所承载着的,是一次次关于信任、陪伴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产科——“铁粉”诞生记
产科的直播后台,经常出现一个熟悉的ID——“柚子”。从去年3月关注至今,她累计观看了产科近30场直播,成了不折不扣的“铁粉”。起初以为这是科室成员的马甲,但随着直播互动、来院咨询,医生才真正“认识”了她——一位有点焦虑但非常认真的90后准妈妈。在《让孕期的情绪价值拉满》那场,她提问“孕期失眠怎么办”;在《产房的奥秘与分娩指南》那场,她鼓起勇气问“无痛分娩真的安全吗”;到了《献给母亲的微创美学》专题,她又吐露了身体变化带来的烦恼。
几乎一场没落,产科直播,成了她的“云端课堂”。最近一次直播后,她在后台给医院留下了令人动容的一句话,“是你们的直播,陪我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柚子”的故事,是产科直播价值最生动的注脚。它印证了,当专业的医疗指导以持续、稳定、友好的方式触达用户时,线上科普所构建的,是一种长期且坚实的医患信任。
感染科——80岁奶奶给你们发来好评
感染科的直播间,观众的交流和互动是比较少的,但总有60多个用户,每次都从头看到尾,80岁的罗奶奶,便是其中一个。她的老伴王大爷是感染科的老朋友了,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疾病日益复杂,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罗奶奶经常因老伴不吃药、爱喝酒而怄气。一天,正在鼓捣手机的罗奶奶突然发现,给老伴看病的曾大夫,竟然在手机上对着他们说话,她就举着手机劝王大爷“你看!大夫都让你吃药,不要喝酒了,你还不听!”。从此,直播中的感染科医生,成了罗奶奶劝老伴吃药、禁酒的法宝,而每次直播“灌耳音”,也让年老健忘的他们,常常将健康嘱托,记在心上。
现在的感染科直播间,更关注将“专业内容”与“用户视角”无缝衔接。复杂的医学知识被他们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更多的“罗奶奶”能够打开手机,听得有用、听得安心。
血液内科——真专业!
血液内科直播较少,但话题颇多。每当鲁医生和李医生坐镇直播时,这一现象就更加凸显。观看峰值突破日常30%以上,弹幕、留言也多于往常。得益于两位医生形象生动的直播风格和对医学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与示范。直播间中总有人感叹——二一五医院的医生,真专业!
“专业”二字,成为血液内科直播时的标签,也同样见证着更多“素人医生”的蜕变。从初期的语速失控,面对弹幕不知所措。到如今,成长为自带脚本的“编剧”、懂得控场的“主播”。这份从容,源于190场真枪实弹炼出的底气,更源于直播科室与融媒体中心“一个眼神就懂”的深度默契。
关于健康科普直播的一系列成功实践,不仅服务了广大患者,拓展了医院的服务半径,更用事实证明了主动、创新的健康科普,是现代公立医院与公众沟通不可或缺的桥梁。未来,医院将继续鼓励更多科室勇敢站到镜头前,将专业的医学知识“活”起来,让有温度的健康服务“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