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陕西农信汉阴农商银行平梁支行党支部始终锚定“农信党旗红”建设目标,深耕“薪火相传”特色党支部创建。支部全体党员以“手勤、嘴勤、腿勤” 的务实作风为底色,以“党建红”引领“金融蓝”的创新路径为抓手,凭借“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金融服务全过程,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破解实体投放的实际效能。截至9月末,本年累计发放新增客户贷款227户2646万元,实体贷款净增1816万元,普惠涉农、关注类贷款清降、电银业务等各项业务均完成年度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传学习薪火:以学铸魂强根基 实干担当促投放
“薪火相传”党支部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深度结合,为实体贷款投放筑牢思想防线,创新“党员领学+案例剖析+廉洁提醒”模式,紧扣年度各项重点工作,纳入支部“攻坚项目清单”,细化目标与路径,聚焦信贷风险防控,拆解行业典型廉政案例,强化党员职工廉洁纪律意识。通过“三会一课”和支行业务经营分析例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各项会议精神与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所学重点和岗位工作谈认识、谈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员工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明确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落实好“党建引领 金融先锋”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学共建”活动,通过与村企开展交流学习研讨、联合主题党日、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密切沟通联系,切实将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破解业务经营沟通梗阻、行业隔阂的强大动能。
传担当薪火:先锋带头破难题 激活投放新动能
“薪火相传”党支部延续“冲锋在前”担当精神,抓牢工作作风转变这个“牛鼻子”,以“红旗攻坚队”为载体,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破解实体贷款营销难题。着力挖掘和激发支行集体智慧与协同潜力,以党员骨干为主力,攻坚队摒弃“等客上门”思维,邀请业务条线部门专家进行培训与指导,牵头梳理区域客户清单,带领团队逐户上门调研,聚焦辖内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小微企业发展堵点、农户生产经营需求,突出精准问需、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细化“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进行一对一“把脉会诊”,推动信贷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薄弱环节,让金融“活水”更高效滋养地方产业发展。根据辖内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户商户不同情况,客户经理深入乡镇集市、产业园区,有针对性地推广“贷款+存款+手机银行”一体化打包业务,切实把“老路子”变成“新赛道”,累计带动新增客户156户,占支行新增客户总量的68.7%。针对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痛点,党员走进田间地头,与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户面对面沟通,成功为2家农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50万元,为30余户种养殖户完成授信评估,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传服务薪火:精耕服务固客群 夯实投放硬支撑
“薪火相传”党支部严格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四心银行”建设与党建服务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要求,常态化组织党员先锋示范岗、志愿服务队、金融知识宣讲队走村入户,党员带头走进田间地头与商户门店、优化客户诉求响应机制等方式,通过移动背夹、助农e终端为老年客户、特殊人群上门开展金融服务,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解决客户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客户获得感与信任感,以优质服务提升客户黏性。针对客户贷款难题,“红旗攻坚队”主动服务,如客户石某曾结欠70余万元不良贷款,攻坚队查明逾期源于担保公司代偿纠纷,协助解决涉诉问题后,为其办理存量贷款注资盘活,实现双赢。面对客户王某手机银行无法结息的投诉,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响应,当天解决问题,并在沟通中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得知在存量贷款外还有更大资金需求,经综合评估后成功追加发放贷款,实现“从投诉化解到服务升级”的转变,用实际行动践行“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服务承诺。在辖内集镇广场、村组社区、企事业单位,都有支部金融知识宣讲员的身影,他们结合新型诈骗等典型案例讲解普及反电诈、防范非法集资、反洗钱、征信等金融知识,切实提高金融知识知晓率,充分运用“警银联动”机制,共筑反诈“防火墙”、护好群众“钱袋子”。截至9月末,累计开展上门提供金融服务30余次,各类金融知识宣讲20余次,拦截电信网络诈骗5起,挽回客户资金损失约15万元。
下一步,陕西农信汉阴农商银行“薪火相传”党支部将紧紧围绕“农信党旗红”品牌建设和“112”红色先锋机制,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紧扣主责主业要求,聚力支农支实支小,做实做细信贷基础,做好做优金融服务,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化“党建红 + 金融蓝”融合路径,切实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转化为推动实体贷款投放提质增效、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筑牢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助力汉阴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续写崭新篇章。(通讯员 连磊 袁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