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参加庭审观摩,态度是认真的,但因为不熟悉法律程序,往往只能关注法官的庭审节奏和态度。现在有司法所专业人员同步讲解证据规则和法律适用,真正让我们看懂了庭审的门道!”近日,在陕西省紫阳县瓦庙镇人大组织的一场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庭审观摩现场,县人大代表、新华村党支部书记贺习安道出了新的体验。
这场看似常规的庭审,实则是瓦庙镇人大破解基层司法监督“外行监督内行”难题的“实战课堂”。镇人大主席团联合司法所创新建立“联动观摩+专业评议”机制,为代表履行监督职责配备“专业导航”。
专业支撑,破解监督瓶颈
司法监督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但法律专业壁垒常使监督难以深入。为此,瓦庙镇人大做了充分准备:司法所精心选取基层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提前为代表提供案件背景材料和法律指引;庭审中,专业人员适时讲解诉讼程序、证据规则等关键环节,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代表能理解的通俗表达。
精准建言,提升监督质效
专业赋能带来观摩会后代表们交流发言的深刻变化。代表们的发言直指要害:“微信聊天记录作为电子证据,其完整性和原始载体的验证,是我过去容易忽略的专业细节。”“审判长对争议焦点的精准归纳,体现了良好的庭审驾驭能力。”这些融合基层视角与专业见解的意见,将通过正式渠道反馈给司法机关。代表们纷纷表示,这种“观摩+解析”的方式让法律知识变得可感可触,有效打通了司法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常态运行,深化治理实效
“监督的目的是促进司法公正,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瓦庙镇人大主席团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具体实践。代表们通过专业化的庭审观摩,不仅提升了履职能力,更将法治思维和方法带回基层。贺习安代表就在观摩后成功运用证据规则思路,化解了一起久拖不决的邻里纠纷。
据悉,瓦庙镇人大已将这一机制确立为常态化工作,计划每季度选取不同类型案例开展观摩,并建立监督意见反馈落实机制,让人大监督更精准地对接司法实践,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法治力量。
(通讯员 陈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