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激情十五运)

——从十五运会看中国体育新气象

2025-11-10 08:45: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深圳湾体育中心。全运会篮球女子22岁以下组、马拉松比赛在这里举行。其中,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从深圳湾体育中心周边道路起跑,以深圳湾大桥为纽带,横跨深圳、香港两地,最后回到深圳湾体育中心。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上海队组合陈芋汐/掌敏洁在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广东队球员胡明轩(上)在篮球男子成年组比赛中突破上篮。

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在广东广州拉开帷幕。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我国举办的首届全运会,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大型体育赛事。

项目设置更加多元、群众参与更加广泛、场馆改造更加惠民——十五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场关于活力、传承与共融的时代叙事,映照出中国体育在新征程上的底气与朝气。

体育发展风向标

作为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历经66年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风向标”。

十五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介绍,本届全运会竞体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其中57个小项已在开幕前完赛,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阶段的角逐。

在项目设置上,十五运会紧密对接奥运战略,在游泳、海岸赛艇、高尔夫球、新现代五项、田径、射箭以及射击等比赛中增设新的小项。例如,分别新增了男子和女子的50米仰泳、50米蛙泳、50米蝶泳;海岸赛艇增设男子单人双桨、女子单人双桨及混合双人双桨3个小项;高尔夫球和新现代五项分别增设男子个人、女子个人2个小项;田径增设4×100米混合接力;射箭增设复合弓混合团体;射击增设飞碟多向混合团体。此外,攀岩项目将男子、女子攀石+难度两项全能2个小项,拆分为男子攀石、难度和女子攀石、难度4个小项。这些调整不仅丰富了赛事内容,也为中国运动员备战国际大赛提供了高质量的练兵平台。

在优化项目设置的同时,十五运会进一步拓宽了参赛渠道——除传统的各省区市代表队及行业体协外,以个人身份参赛的运动员也活跃在赛场。各代表团中,既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也有众多首次亮相全运会的新生力量,其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仅11岁,展现出我国体育人才梯队的厚度与可持续发展潜力。

自2017年增设群众赛事活动以来,全运会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共设置23个大项166个小项,包括舞龙舞狮、健身气功、太极拳、广播体操等4个展演类大项。其中,148个小项已在开幕前完成,预计约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此外,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设立青年组,进一步夯实青少年人才基础;武术项目的设置,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创新地将群众活动与各地节庆相结合,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例如,茂名定向比赛联动“520荔枝节”;功夫之城佛山承办太极拳、舞龙舞狮等项目;梅州举办五人制足球赛……群众赛事活动如火如荼,上百万人参加了预赛和“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形成几乎“周周有比赛”的火热局面,让“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体育健儿竞技场

全运会赛场历来以“卷”著称,特别是在中国体育的一系列优势项目上,全运会赛事的水平和激烈程度比奥运会和单项世锦赛还要高。

全运会开幕前“抢跑”的跳水比赛,上演了“神仙打架”。全红婵、陈芋汐、陈艺文、张家齐、练俊杰、曹缘、陈艾森、谢思埸等奥运冠军悉数亮相,让人们领略了全运会的强度与精彩。

十五运会正逢洛杉矶奥运会新周期,是观察中国竞技体育新变化的窗口。赛场上,一些功勋卓著的老将以坚守书写传奇。与此同时,一批初露锋芒的年轻小将势头正盛,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厚度与家底。

37岁的马龙,即将踏上自己的第六次全运会征程。和巴黎奥运一样,马龙只报名参加团体项目比赛,他将与王楚钦一道,迎战樊振东、许昕等国家队队友,期待用一枚全运会金牌,为自己的全运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同样在全运会上演“最后一舞”的还有苏炳添。这名出生于广东中山的“亚洲飞人”,为了代表家乡再战全运,一直在训练场上坚持奋战。十五运会上,他将参加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用一场拼尽全力的奔跑,表达对田径的热爱与承诺。

巴黎奥运会上,黄雅琼与搭档郑思维夺得羽毛球混双项目金牌,“雅思组合”圆梦赛场。此前,两人已宣布退出国家队和国际赛场,十五运会将成为“雅思”在羽毛球场上的绝唱。

全运会的赛场,历来也是新星登场和闪耀的舞台。许多未来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正是从全运会开始崭露头角的。

在提前进行的十五运会射击项目中,10个奥运设项中有7个冠军被00后或05后选手收入囊中,其中不少年轻射手在比赛中挑落了奥运冠军。14岁的刘子扬、15岁的杜雨宸、18岁的王子菲……在未来的世界大赛上,我们或许很快就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泳池中,“小孩姐”于子迪在今年夏天的游泳世锦赛上大放异彩。十五运会上,年仅12岁的她将迎来首秀。15岁的吕沁遥、14岁的鲁星辰等泳池新星,同样有望以青春姿态掀起水花。

我们还可以见到中国体操首位05后世界冠军洪延明、17岁的短跑新星陈妤颉、世界青年标枪纪录保持者严子怡、13岁滑板女孩郑好好……这些年轻的名字,已经开始在世界赛场闪耀,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朝气与潜力,正是中国竞技体育未来最亮的底色。

体育惠民新风尚

广东省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深圳市体育中心……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是十五运会的建设重点。办好一次赛,激活数座城,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是优秀运动员们同场竞技的舞台,也将培育打造更多运动场景,引领民众运动健康生活的新风尚,让粤港澳大湾区因全运会而愈加迸发活力。

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下,十五运会超过九成的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在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有效降低了办赛成本。

以广州为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30个比赛场馆,全部为老场馆改造。在广东省奥体中心主场馆改造工程中,二层空间的玻璃幕墙被去除,改为通透的开放式运动空间,赛时作为观众疏散平台,赛后则将成为适应岭南气候的全民健身活动空间。

在佛山顺德,德胜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已接受实战检验,这填补了顺德新城大型文体设施空白。为赛后继续承办大型演唱会、电竞赛事等活动,场馆还引进了可比肩NBA的大型吊斗屏等设备,将办赛成果切实转化为全民红利。

在惠州,体育运动设施也在全面焕新升级。从赛事场馆、体育公园到健身步道,当地切实改造运动惠民空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3.19平方米,以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作为全运会历史上城市覆盖最广的一届,想要联合办赛更顺畅,离不开骨干路网交通枢纽升级。通过拓宽车道、退围拆围等方式,广东围绕623条涉赛保障道路,全力疏通堵点、整治环境、提升景观,构建赛事交通调度的“数字大脑”。智慧交通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赛事车辆的全程可视化监控、智能路径规划与拥堵预测,以“智”提“质”,护航赛事运行。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