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商州区麻街镇立足生态禀赋和资源特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镇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特色产业动能澎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切实改善,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聚焦“一镇一业”,特色农业激活富民强镇新效能。始终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深度挖掘镇域资源潜力,精心培育壮大以“食用菌、中华蜂、连翘、冬瓜”为代表的“一镇多业”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食用菌种植规模稳定在300万袋以上,中华蜂养殖发展至500余箱,药用连翘种植面积累计达3000余亩,特色冬瓜种植利润超60万元。四大特色产业年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超过50%,带动2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增收的主渠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企业+农户”发展模式,重点巩固提升丰鑫、润海等5个食用菌产业基地。新注册养蜂专业合作社1个,涌现出周军锋(荣获全市电商直播促消费大赛“最佳带货主播”)等新农人代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累计投入资金1584万元,实施入股项目42个,实现年分红128万元,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报酬、入股分红、家庭经营等四重收入。2024年,麻街镇在全区特色产业发展考核中位列前茅。
深耕“千万工程”,秦岭乡村绘就宜居宜业新答卷。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动干部群众超万人次,持续开展“三堆六乱”整治,实施农户庭院整治提升工程,新建旅游厕所1座、公共厕所2座,卫生厕所改造1024座,户厕改造6个村926座,整治庭院超千户。统一规划国道沿线和群众院落,栽植石楠球、冬青等绿化苗木上万株,修建“口袋公园”、小花园、小菜园百余处。成功创建齐塬村、五星村2个“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村。修缮加固水毁河堤13处,修复水毁道路5公里,硬化通组路2.83公里,硬化2个村43条入户路1128.8米。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个,维护蓄水池,铺设管道,保障饮水安全。累计完成危房改造67户、抗震改造54户、土木结构房改造206户。
抓实乡村治理,平安法治撑起善治乡村新框架。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实完善“网格员”人盯人基层治理网络,组建平安建设义务巡逻队、护学岗10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十四五”期间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近200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严格落实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未发生重大治安事件,连续三年获评“全区平安建设优秀镇”,2023年顺利通过平安镇规范化建设评估验收并挂牌。创新开展“法律九进”活动,累计开展法治宣传超百场,发放资料数万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十四五”期间未发生因执法不当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坚守绿水青山,秦岭生态屏障焕发持久新活力。坚决扛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5个“五乱”问题整治工作专班,持续开展排查整治,累计制止焚烧垃圾、河道采砂、违规钓鱼等行为数十起,封堵违规下河口13处。完成齐塬村养殖项目用地手续补办及环评备案销号,规范辖区畜禽养殖。配合区级部门完成丹江河麻街段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累计造林绿化数千亩。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发挥镇村网格员巡查作用,利用环保APP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巡查。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展望“十五五”,商州区麻街镇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巩固拓展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深化“千万工程”实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擦亮秦岭生态底色,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麻街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商州融媒)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