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筑梦科普促振兴 赋能神木新发展

2025-11-28 15:23:59 来源:西北在线

“没想到机器狗能跟着指令跳舞,球幕影院里的星空像真的一样!”京师神木实验学校八年级(3)班李浩钰攥着刚完成的机器人操作记录,眼睛里满是兴奋。在他身后,科普大篷车的蓝色身影停在校园广场,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移动课堂”。

2025年,神木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筑阵地、聚人才、强赋能、固根基”总目标,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从校园里的创新火花到田野间的科技赋能,从社区中的科普课堂到医院里的技术突破,科协工作如春风化雨,让科技的种子在神木大地生根结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党建红引领科普蓝 筑牢服务根基

“阿姨,这是消防安全科普手册,遇到火灾要记得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生。”在神木市麟州街道兴神社区,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任昱春正为居民讲解安全知识。这样的场景,是神木科协“党建+科普”融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20251128141721276-36-bf060.jpg

2025年,神木科协将组织建设作为根本保障,机关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系列重要论述纳入常态化学习。“党建引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党员带头把科普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神木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贺喜存在党员大会上强调。

通过开展党员科技志愿服务进社区“双报到”活动,神木科协全年累计发放科普手册3万余册、宣传品5000余件。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从组织建设、服务创新等四个维度系统规划,推动基层科协组织实现全覆盖,形成“党组引领、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兴神社区书记谢长荣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社区里经常有科普活动,党员志愿者讲得细致,我们学了特别受用。”

20251128141737921-14-f86ca.jpg

青少年启智+全民普惠 科普之光照万家

“3、2、1,启动!”在神木市首届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来自全市24所中小学的500余名学生操控着机器人展开角逐。四大主题赛道、九个竞赛项目的设置,让赛场成为青少年展示创新才华的舞台。

“以前觉得人工智能很遥远,参加比赛后才知道,我们也能亲手设计机器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初中组一等奖的神木中学七年级(3)班学生刘曦宸拿着获奖证书说。除机器人竞赛外,青少年智力七巧板竞赛、科创大赛等活动接连开展,科普大篷车走进20余所学校,通过沉浸式体验点燃了千余名学生的创新激情。

20251128141721401-54-f7775.jpg

科普服务不仅聚焦青少年,更覆盖全民需求。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科协联合13家单位开展广场服务,发放资料3万余份,吸引3000余人参与,神木科协也因此获评“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先进单位”。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科普法》宣讲、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惠及10余万人。

线上渠道同样发力。“神木科协”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权威科普内容,开展的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吸引10万人次参与。“每天刷公众号学知识、答题目,还能赢小奖品,我们全家都成了科普粉丝。”市民王励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20251128141721486-83-a55e6.png

科技扎根田野间 赋能乡村新振兴

高家堡镇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里,榆林市中草药种植专家高成平正手把手教农户辨别病害:“这个叶片发黄是根腐病初期,要及时用生物菌剂灌根,既环保又有效。”这是科协组织“春季农业技术下乡”的场景之一,全年共精准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5个。

以科技小院为支点,神木科协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扎根田野间。在林麝标准化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建国介绍:“在科协对接的专家指导下,我们建立了科学养殖体系,现在基地成了全国同行业大型繁育中心,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

20251128141721367-86-e55e1.jpg

科技赋能让乡村产业焕发生机。华和实业攻克深加工难题,斩获7项专利;神澳农业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生态循环项目建成治沙展览馆和实验室,每年开展培训100余期,惠及3万余人。“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科技,收入翻了好几倍。”高家堡镇种植户王连军喜笑颜开。

阵地升级聚合力 人才领航启新局

走进正在建设的神木市科技馆,工人们正进行内部展陈施工。这座高标准建设的全省一流科技馆,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科普领域的新地标。科技馆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我们要打造一个集互动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科技魅力。”

20251128141737900-61-61e55.jpg

目前,神木已构建起“场馆+长廊+基地”的立体化科普空间。神木市展览馆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大柳塔镇西北机器人科普基地开设无土栽培等特色课程,不仅登上央视,更斩获多项省级赛事一等奖。眼健康科普馆、气象科普馆等专业化场馆精准发力,科普文化长廊遍布社区、校园,形成“抬头见科普、驻足学知识”的浓厚氛围。

人才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神木科协制订《关于建立神木市“科技人才库”的实施方案》,整合各类科技人才资源,搭建建言献策平台。“科协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平台,让我们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神木市医院骨科专家王教授说。在科协指导下,市医院建成“榆林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医疗科技成果临床转化。

20251128141721390-83-82646.jpg20251128141737907-60-cfeb1.jpg

如今的神木,从校园到乡村,从社区到企业,科学普及的热潮处处涌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神木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贺喜存表示,神木科协将持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让科技红利持续滋养这片热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神木篇章贡献力量。(刘咏 李建德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