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21日,面向空间天气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与子午工程一期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
发布于:2025-03-21
织就卫星互联网 天地连接更畅通
前不久,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布于:2025-03-21
推进从生成到传播全链条治理
近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发布,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发布于:2025-03-21
小型机器人漫步万米深海
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此前,能到达这里的深海机器人,多为重量达数吨的刚性体大型潜航器。如今,一台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1500克的“小精灵”来到这一曾经的小型机器人“禁区”,为深海探索带来更多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3月2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
发布于:2025-03-21
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成功帮助因渐冻症导致失语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临床实践显示,其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处于领先水平。”20日在京召开的“北脑一号”人体植入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介绍。
发布于:2025-03-21
十位科技工作者谈创新
十位科技工作者谈创新。
发布于:2025-03-20
跟着订单,“走”一趟空调智能生产线
记者走进家电、高端装备、农业机械等行业的卓越级智能工厂,看看智能生产线如何高效生产,又给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气象。
发布于:2025-03-20
国际团队拍到最清晰宇宙“婴儿照”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9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突破性成果:他们借助阿塔卡马宇宙学望远镜(ACT),拍摄了宇宙诞生后约38万年(人类迄今所能观测到的最早宇宙时代)时最清晰的图像。这个时期的宇宙相当于“婴儿期”,这些图像也就相当于宇宙的“婴儿照”。相关论文已提交《宇宙学与天体粒子物理学杂志》。
发布于:2025-03-20
水稻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实施方案在杭州发布
针对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难题,探索水稻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实施路径,构建“一县一策”技术集成模式,为实现水稻单产大面积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发布于:2025-03-19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发现新物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发现一个新种蜘蛛,相关研究日前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发表。根据采集地点和命名法则,该新种蜘蛛被命名为“叶家厂伪遁蛛”。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设立以来发现的第12个新物种。
发布于:2025-03-19
人形机器人正在长三角找工作
一股空前的人形机器人热潮正席卷长三角。
发布于:2025-03-19
中国是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27.39万件,同比增长0.5%。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发布于:2025-03-19
中国首款碳-14核电池研制成功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发布于:2025-03-19
9月1日起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发布于:2025-03-19
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完成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发布于:2025-03-19
无人快递车助力乡村物流 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崇阳县整合各类资金1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00多公里。随着城乡道路网织密、路况改善以及5G网络覆盖度提高,投用无人快递车降低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时效有了基础条件。
发布于:2025-03-17
银河系三维尘埃“滤镜图”绘制完成
首张银河系三维尘埃“滤镜图”来了!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盖亚卫星的观测数据,中外天文学家联合绘制出首张覆盖全天的银河系三维尘埃“滤镜图”。
发布于:2025-03-17
全链条加持让成果转化更顺畅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变成市场应用的成熟产品,要从“最初一公里”走完“最后一公里”,哪个环节都不能少。
发布于:2025-03-17
科企竞逐新技术以防AI“越狱”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普及,新的安全漏洞和“越狱”方法层出不穷。这让黑客更容易滥用AI系统,实施网络攻击、传播不当信息、制造安全风险,甚至引发重大犯罪行为。鉴于此,全球科技巨头竞相开发新技术,力求在保持AI模型功能性的同时,有效减少其被滥用的风险。
发布于:2025-03-17
“AI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门诊导诊、病历辅助生成等环节广泛应用。
发布于: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