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呼唤网络安全新范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网络安全挑战已经超越了传统范畴,呈现多维度风险特征。如何有效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挑战?日前在南京举行的C3安全大会上,业界形成共识:单点防御时代已终结,亟待探索体系化防御新范式。
发布于:2025-06-03
陆地植物起源有了关键化石证据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刘丽静团队在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纪海相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5亿年的轮藻门化石,这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古老的轮藻化石记录。这一发现将轮藻门化石的地质记录从晚志留世提前到晚奥陶世,将其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约2800万年,为“陆地植物起源于奥陶纪轮藻门”的推论提供了关键性化石证据。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植物》。
发布于:2025-06-03
成功构建!我国量子通信领域获重要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陈险峰教授团队联合上海电力大学李渊华教授团队,在量子直接通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构建了一个四个节点间300公里级的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杂志。
发布于:2025-06-02
天问二号第一站“拜访”谁?路上要干啥?
近日,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开启“问天”之旅。作为其“第一站”的小行星2016HO3有何不同?天问二号在旅途中还要做什么?
发布于:2025-06-02
夯实算力底座 加速AI应用
作为计算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鲲鹏、昇腾(面向通用计算和AI计算的计算产业)正为全球开发者构建“所想即所得”的创新土壤。
发布于:2025-05-30
我国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幽灵祖先”遗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团队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机构,历经9年成功捕获和测序了来自17个遗址的127例距今7100年以来的云南古代人类基因组。该研究不仅填补了东亚和东南亚史前人群遗传数据的关键空白,更是首次从遗传学角度精准识别了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之一。同时该研究中还揭示了南亚语系人群的遗传起源,并深入探讨了云南作为多元人群交流枢纽的关键作用。该成果北京时间2025年5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发布于:2025-05-30
“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回收试验
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并取得成功。
发布于:2025-05-29
第41次南极考察丨“雪龙2”号凯旋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
28日,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海南海口,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创下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单船执行任务最长时间纪录。
发布于:2025-05-29
29日迎来火星北半球夏至
5月29日,太阳在“地球邻居”火星上的直射点将到达最北端,这一天,火星北半球将迎来夏至。夏至为啥在火星上也有?火星北半球的夏季长啥样?与地球有什么不同?天文科普专家为您揭秘。
发布于:2025-05-28
我国科研人员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流线型氧化锌嵌合可注射水凝胶,该流线型水凝胶具有独特的流体力学特性,在提升材料可注射性的同时,还通过优化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实现了稳定的支撑功能,为骨关节炎治疗及软骨再生开辟了新路径。
发布于:2025-05-28
人类正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
一轮明月,自古以来寄托了无数人的向往与好奇。2024年6月,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为更好认识月球提供了重要机遇。近一年来,我国科学家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更多“中国贡献”。人类正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
发布于:2025-05-28
数据资源“大摸底”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泽字节(ZB),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哪吒2》这样的高复杂度3D动画电影——近日,《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亮出全国数据资源“家底”。
发布于:2025-05-28
减重药有了“中国造”!研究论文登上顶刊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的肥胖治疗新药——玛仕度肽Ⅲ期临床研究成果。这意味着,中国在内分泌代谢领域的这一创新成果得到国际认可。
发布于:2025-05-28
天都一号成功进入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
经过约一周的持续测试,天都一号地月通导技术试验星在近地点成功实施关键变轨操作,顺利完成向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的精准转换。此次轨道机动标志着天都一号成为首个进入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的探测器,其飞行数据将为复杂引力环境下航天器的轨道维持与控制、自主导航等技术攻关提供重要支撑。
发布于:2025-05-28
铁路物流加快降本提质增效
近日,4.5万吨铝土矿首次通过“龙烟—大莱龙—海清—胶济—博小”线抵达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东风港站,标志着国铁济南局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烟台港搭建的“烟台西港区至滨州”铝土矿铁海联运物流大通道正式开通,以“铁路+港口”全链条服务模式有效串联起内陆工厂、临港企业、港口铁路等各环节,为山东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发布于:2025-05-27
飞行汽车正“飞”入我们的生活
今年以来,飞行汽车备受关注,得益于航空工业、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国产飞行汽车已积累起产业基础,在技术创新、装备水平等方面有竞争优势。
发布于:2025-05-27
科学家首次测量液态碳微观结构
由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和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中心(HZDR)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刊发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上的高性能激光器DIPOLE100-X,首次成功测量出液态碳的微观结构。
发布于:2025-05-27
打造星地通信“高速路” 我国成功开展新型技术实验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团队与合作者日前成功开展了新型星地通信地面技术实验,实现了X频段单通道每秒2100兆比特的通信码速率,将星地微波通信码速率提升了75%。
发布于:2025-05-27
“中国恐龙大展”揭秘中国恐龙生存演化故事
“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26日在沪开幕。展览汇聚来自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讲述中国恐龙生存演化故事,也展现中国恐龙研究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发布于:2025-05-27
新型牙线可通过唾液监测压力水平
美国塔夫茨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型传感装置,通过特殊设计的牙线,可实时、精准测量唾液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
发布于:20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