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如今在中国,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有望成为普通人的得力助手。
发布于:2025-02-19
中国新疆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发现新属种翼龙 距今约1.35亿年
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并命名魏氏准噶尔翼龙、复齿湖翼龙之后,中国新疆乌尔禾翼龙动物群最近发现第三种翼龙——该动物群首个鸟掌翼龙型类翼龙。研究团队通过地层中凝灰质砂岩中锆石铀系测年确认,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地质年代为距今约1.35亿年,进一步证明乌尔禾是中国目前最早的白垩纪翼龙化石点。
发布于:2025-02-18
新基因编辑疗法有望用于多种遗传疾病治疗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开发的一种基因编辑疗法在小鼠实验中可提高正确修复的肝细胞比例。这有望为数百种遗传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发布于:2025-02-18
新能源汽车带动上下游一起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居全球第一,去年产量达到1316.8万辆,同比上涨38.7%。强劲增长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稳定、高效协同的产业链。
发布于:2025-02-18
多因素推动移动数据流量较快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通信业网络运行平稳安全,通信服务提升优化,国内移动数据流量实现较快增长,国际出入境漫游业务表现亮眼,AI赋能成为创新服务的重要方向。
发布于:2025-02-18
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43%
“DeepSeek系列模型的发布将加速人工智能的渗透、扩散和普及,实质性带动算力需求的增长。”2月13日,《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发布,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军在发布会上说。
发布于:2025-02-18
心理治疗机器人能否抚慰人类心灵
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心理治疗机器人,自2010年代问世以来,已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崭露头角。它们究竟是理想照进现实?还是技术走入迷思?
发布于:2025-02-18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中国完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以开放的态度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国家共同提升科研能力,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发布于:2025-02-17
迈入发展快车道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
发布于:2025-02-17
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发布
16日,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的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上,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正式发布。该物种是在2022年海珠湿地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并以“海珠”命名。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阶元》上。
发布于:2025-02-17
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 2024年我国海上钻井超千口
2024年,我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
发布于:2025-02-17
江苏苏州:“以智为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近日举行。苏州在展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推出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新政策。网
发布于:2025-02-16
人工智能助力新模型实时监测全球珊瑚礁状况
南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开发出一个可对全球珊瑚礁进行实时监测的模型,以实现早期干预,减缓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危害。该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新一期学术期刊《电子学》上。
发布于:2025-02-14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辅酶Q10,被誉为“人体的发电机”,能驱动人体细胞产生能量,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同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膳食补充剂。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全球首个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
发布于:2025-02-14
补短板释放“人工智能+”效应
一段时间以来,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日益走向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眼下,如何将人工智能强大的技术能力应用到未来产业广泛实践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值得关注。
发布于:2025-02-14
数字技术,让文物“触手可及”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文博领域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不仅深度融入文物的考古发掘、保护修复,还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展示,使观众能更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拓展了文物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发布于:2025-02-14
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 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供了全新路径,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以“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恢复,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北京时间2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发布于:2025-02-13
全力托举企业攀“高”向“新”
国家税务总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
发布于:2025-02-13
新春发“新箭” 长八甲亮相
2月11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腾空而起、首飞告捷,将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发布于:2025-02-13
我学者找到合成“超级钻石”新途径
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姚明光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朱升财教授,发现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首次合成了高质量、近纯的六方金刚石块体材料,其硬度高出立方金刚石,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
发布于: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