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捕捉:给虚拟形象以“生命”
诸多国内外经典作品都是通过采集演员肢体动作和表情信息,再用算法驱动静态模型“动”起来,从而让虚拟角色流畅生动地跃然于屏幕上。
发布于:2024-10-18
全球首次 AI机器人画作将拍卖
英国知情人士披露,AI机器人“Ai-Da”的一幅画作将于近期拍卖。这是全球首次有机器人“艺术家”获得大型拍卖行青睐,因此科技界和艺术界都颇为关注这桩拍卖。
发布于:2024-10-18
新时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编制
10月17日,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举行。大会以“协同并进 智行未来——共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机遇”为主题。
发布于:2024-10-18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渐行渐近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前不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扩大双向充放电(V2G)项目规模,丰富车网互动应用场景。
发布于:2024-10-18
通信行业拥抱AI浪潮加速“出海”
在AI(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通信行业下游需求延续边际改善趋势,业绩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发布于:2024-10-18
中国农科院将加强三方面学科力量建设“南繁硅谷”
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聚焦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引进、表型基因型研究、南繁种质生物安全三大学科领域,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设施装备、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助力建设“南繁硅谷”。
发布于:2024-10-18
科学家揭示温带森林冠层结构影响秋季物候的机制
秋季物候是温带森林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指标,也是影响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因素。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苏艳军研究组揭示了温带森林冠层结构影响秋季物候的机制,为预测秋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森林碳汇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布于:2024-10-18
国际领先!我国乙二醇绿色化生产再进一步
以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乙二醇!记者10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开发的生物质催化转化制乙二醇技术中试成功,将助力推进乙二醇绿色化生产。
发布于:2024-10-18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最近,智能网联汽车一路疾驰,跑出发展“加速度”。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今年都曾宣布扩大自动驾驶的测试区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当更多智能网联汽车从科幻驶入市民生活,有人赞叹出行体验快捷又省心,也有人对自动驾驶的安全保障心存疑虑:没了驾驶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出了事故谁负责?汽车保险谁买单?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风险问题,政府、保险机构、车企、运营商正合力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服务体系。
发布于:2024-10-17
工信部: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
10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于:2024-10-15
四川卧龙再次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团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发现一种兰科植物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发表,这也是卧龙片区内发现并命名发表的第10个模式物种。
发布于:2024-10-15
农技上“云端” 屏上忙“耕耘”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关心农民增收。
发布于:2024-10-15
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从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科技小院,到举办网络课程、直播教学……农技推广服务日益深入田间地头,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发布于:2024-10-15
特斯拉两座自动驾驶出租车方案受质疑
据外媒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的股票价格近日大幅下跌将近9%。此前,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发布会令投资者失望。
发布于:2024-10-15
美“星舰”第五次试飞 “筷子”成功回收助推器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13日实施第五次试飞。火箭助推器在降落时由发射塔上被称作“筷子”的机械臂“夹住”,首次实现在半空中捕获回收;飞船溅落在印度洋。
发布于:2024-10-14
向极端条件迈进,揭示科学新现象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即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水冷磁体的世界纪录。
发布于:2024-10-14
低空经济新装备带来新活力
广西桂林阳朔,一架白色的椭圆飞艇轻盈起飞,乘客眼前的山水风光徐徐展开——国产“祥云”AS700载人飞艇正式交付,新航空装备为中国低空旅游创造出“飞在云端”的独特体验。
发布于:2024-10-14
我国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发布于:2024-10-12
AI新模型快速预测材料光学性质
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款新人工智能(AI)模型GNNOpt。
发布于:2024-10-12
新型纤维能提起超自重八十倍物体
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报道,美国塔夫茨大学团队受《蜘蛛侠》中手腕射出蛛网的科幻场景启发,发明了一种能够发射类似蛛丝的技术。
发布于: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