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创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特点,“微创化、智能化”的手术方式成为当今外科手术医生追求的目标。
卫建民在脊柱微创内镜技术应用领域已经走过12个年头。他审慎精进、不断创新,开展了近1万例内镜成功治疗腰椎、颈椎、胸椎类退变性疾病手术,赢得了同行的尊重、患者的信任,被评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开拓创新 “三步走”成功清理腰骶结核
2017年,一名腰椎部患有结核病灶的牙科医生因腰骶结核已经保守治疗了一个月,病情却日益加重,腰疼、坐骨神经疼症状均已出现。于是慕名找到擅长脊柱微创内镜技术的卫建民,请求微创治疗。
众所周知,结核大多好发在胸腰段,腰骶段比较少,可借鉴的相关诊疗技术较少。且腰骶椎前方是大血管分叉点,又给前路手术增加了很大难度。最重要的是该患者骶骨前方、盆腔深部脓肿已经形成,内窥镜通过椎间孔的入路下能否完全清理骶骨处脓肿尚不得而知。面对已知的多重困难,卫建民决定独辟蹊径,把传统开刀手术的治疗原则,移植到内镜治疗方法中,为达到“病灶清理——一期植骨——螺钉固定”的目的,设定了“三步走”的治疗方案。
第一步,联合肛肠科专家,通过骶骨直肠间隙,开辟一个新的内镜的入路,把脓肿先清理掉,再固定上经皮椎弓根螺钉。第二步,内镜进入椎间盘,把椎间隙里的坏死组织和脓肿清理掉。最后一步是往椎间隙里面植入链霉素和异体骨的混合物。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他带领手术团队提前在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剖教研室中的尸体上专门做了一次模拟演练,然后才正式实施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仅三天,患者便感觉浑身轻松,可下床活动。一周后便回口腔诊所上班了。整个恢复周期非常短,且恢复效果明显、治疗费用也不高。卫建民团队跟踪随访了6年,该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过复发症状。
深耕细作 推动西北脊椎内镜技术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年轻的卫建民作为一名临床骨科医生,见证了大量因创口大、恢复慢给患者带来的术后创伤案例。他不止一次思考,骨科手术的未来在哪里?
直到2010年,他在重庆新桥医院进修时接触到了内镜治疗脊柱手术,预判内镜时代的大幕正在开启。他坦言,常规手术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若常规手术需要切开7-10公分的伤口时,内镜手术则只需要7毫米,且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效果更好。于是,他先后在重庆新桥医院、北京301医院、重医二院学习,师从我国内镜技术著名专家周跃教授、张西峰教授、邓忠良教授。
2011年回到西北后,卫建民开始分享内镜技术理念及学习经验、培育新生力量,尝试用内镜在侧路做椎间盘突出手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椎管狭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2015年开始跟随华西医院曾建成教授学习后路镜,并在西北地区最早开展后路镜技术。随后便拓展到颈椎、腰椎、胸椎,使各种椎管狭窄都能应用内镜技术。
但新技术的应用总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遇到各种难题,卫建民审慎精进,同时开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针对椎管狭窄领域的后纵韧带骨化可能引发的瘫痪,创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理念。针对胸椎的黄韧带骨化引起的椎管狭窄,创新局麻状态下内镜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安全切除术式。针对脊柱外科治疗退变性疾病引发的术后疼痛,开创“梯度麻醉”理念,以完成腰椎后路手术。在椎体成形领域,创新骨髓移植注射等。他还发明了诸多专利,比如椎间绞刀,可以在做腰椎融合镜下手术时对椎间隙进行快速安全有效处理,把传统30-40分钟才能完成的椎间隙终板处理缩短至5-10分钟。
他进一步探索通过椎间打压的融合手术,并于2017年较早地开展了内镜下的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以解决椎间盘结核摘除后容易复发的问题。但植骨融合手术又会引起碎骨掉落,于是他从2018年开始尝试通过在椎间隙放置可膨胀融合器,以阻止植骨的碎骨块掉落。但可膨胀融合器又带来一个问题,最大的可膨胀融合器只有11毫米,但很多患者椎间隙长达14甚至16毫米,现有的融合器支撑力度不够。于是改变手术策略,能容纳更大的融合器成为必需。2020年后,卫建民带领团队又进一步研究用开刀的融合器,通过内镜手术放置于椎间隙,有效保证了椎间融合的远期疗效。
如今,卫建民创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同行的认可、患者的信赖,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表示,每一次理念的创新、术式的改进、问题的解决,都标志着椎间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推动着我国西北地区椎间内镜技术、包括腰椎的镜下融合、颈椎的内镜治疗以及内镜翻修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等全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向内镜时代稳步迈进。
人物简介:
卫建民,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脊柱微创科主任,主任医师。世界脊柱内镜融合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内镜学组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脊柱分会委员、脊柱微创教育工作组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骨科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骨科微创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脊柱学会委员、脊柱微创学组委员,宝鸡市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医疗卫生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