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攻关的课题是U肋底板焊前自动打磨机的设计。它可以代替人工手推打磨小车的传统作业模式,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它的除尘系统可吸附过滤烟尘,达到高效环保作用。”
“我今年申报立项的攻关课题是五轴数控加工工艺开发及应用。通过旋转主轴结合软件编程可以实现多个工序集中一次加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劳动效率。”
5月27日,在中铁宝桥韩治中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座谈会上,由中铁宝桥工会创建命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能手、中铁宝桥电工特级技师韩治中领衔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纷纷向大家讲解自己今年的攻关课题。这是中铁宝桥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参与企业创效创效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铁宝桥工会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功能,大力营造人人敢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善创新的良好局面,努力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累计取得创新成果174项。其中,51项创新成果荣获得国家专利,撰写论文92篇,多项创新成果被应用于实践,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达1000余万元。
目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实行“劳模引领负责、成员自己实施日常内部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以开放创新思维,结合生产实际、业务学习、创新构思、课题设计为主要学习模式。以选取课题、现状调查、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实施操作,环节攻关、完善为主要工作流程。通过课题研讨、技术攻坚、成果申报、实践运用达到、结果评价等环节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人才“孵化器”作用,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拜师学艺”传帮带活动,助力“种子徒弟”成长成才,真正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目前,工作室先后培养三秦工匠2人,陕西省首席技师2人,陕西省能工巧匠3人,陕西省技术能手42人,成为企业发展新质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的一个重要“基地”。
中铁宝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军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职工成长成才交汇点,积极探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管理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储能。”(李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