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七局承建的西康高铁秦岭九天山隧道顺利贯通,这是西康高铁全线最后一个贯通的隧道。截至目前,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已全部贯通,33座桥梁、10段路基及6座新建站房已进入全面施工状态,西康高铁建设正在“加速度”推进。
穿越秦岭山脉的西康高铁,新建正线1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众多,地质条件复杂,有重点控制性工程1处、重难点工程7处,施工面临巨大考验。自2021年6月29日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以来,西成客专陕西公司立足山区高铁建设实际,突出科技、安全、生态关键,持续深化精品工程创建,努力把西康高铁建成与秦岭“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祖脉”高度契合的“绿色高铁”新标杆。
深化科技赋能 解决施工难题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隧道建设水平,按照确定的536条精品工程创建标准及实施要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及新工艺、新工装应用,大力推广应用3D扫描、仰拱放样弧度尺、扇形无痕冲顶装置、矮边墙柔性搭接、泄水孔磁性定位工装、TJS02压实度传感器等30余套经济实用的工装工艺,通过首件先行、样板引路,不断提升精品工程建设标准。
“西康高铁针对隧道施工投入应用新工艺工装15项,技术创新2项,应用仰拱液压滑模工装设备,推广仰拱标准带工艺、衬砌V型施工缝工艺、隧道衬砌五窗振捣等工艺,有效解决二衬浇筑不饱满及施工缝缺陷等问题,可视化技术交底、‘BIM+GIS’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投入现场应用,有力保障实体工程质量。”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康指挥部高级工程师程宏生说。
实施网格覆盖 筑牢安全基础
西康高铁共有11个标段,29个作业工区,72个施工驻地,参与建设施工作业人员2万余名,施工安全和公共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为全面管控安全风险,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强力实施网格化管理。他们对隧道施工以每个作业面划分网格,桥梁施工按照2公里至3公里跨度划分网格,路基施工按照最大跨度不超过3公里划分网格,以网格为单元分片包干、穿透式管理,实现每个工点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还在西康高铁全线隧道作业面安装洞内应急照明、视频监控、喊话系统等应急设施的基础上,设立旬阳等应急救援站,专项配备救援设备和人员,不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全力构建应急救援体系,为西康高铁建设高效有序推进筑牢安全基础。
严格施工管理 打造“绿色高铁”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坚持绿色施工,全力打造生态工程。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各项环、水保措施,对弃渣场实行“一场一图”管理,严格落实表土剥离、先挡后弃、临时防护、临时排水、永久防护及绿化工程要求;在各隧道洞口施工阶段同步建设污水处理站,落实清污分流措施,定期进行水质、水生态监测,明确排放标准,确保水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切实保障水源地及周边水体质量。
“我们督促参建单位健全环、水保管理体系,将工作计划和保证措施贯穿到建设全过程,按照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整改环、水保问题。截至目前,已建成投用37座污水处理厂,49处弃渣场,形成了一批环水保样板示范工点,以实际行动守护大美秦岭。”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康指挥部党支部书记王闰说。
全速推进工程 进度不断刷新
今年以来,西康高铁各项施工优质高效推进,秦岭太兴山隧道、西康隧道、林家山隧道相继贯通,站房、轨道、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工程等施工已大规模展开。
此次贯通的秦岭九天山隧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与镇安县交界处,地处南秦岭中山区核心地带,全长13.3公里,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达1200米。该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岩层以硬质岩为主,岩爆风险段落长达5.9公里,岩溶风险段落长达3公里,潜在危岩落石、围岩失稳、突泥涌水、软岩变形等风险,是西康高铁全线二级高风险隧道和唯一重点控制性工程。
“秦岭九天山隧道的贯通,标志着西康高铁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已全部贯通,桥梁工程完成89.7%,路基工程完成77.5%,无砟轨道工程完成16.2%,新建西安东、太河、柞水西、镇安西、桐木、安康西6个车站已全面开工,西康高铁全线建设进入‘加速度’状态。”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康指挥部指挥长李战江介绍。
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将大幅缩短关中城市群与陕南秦巴山区的时空距离,改善沿线地区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对释放关中与陕南间的运输需求,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候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