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2日电(记者邱超奕)记者从22日举行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5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去年同期持平。
记者了解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人社部门多举措发力,推动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就业增量政策加速出台落实。据介绍,今年以来,国办印发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出台七方面政策举措,明确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强化技能培训等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对个人最高授信额度1000万元。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范围。延续实施国企增人增资政策期限至2026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崔鹏程介绍,上半年,失业保险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900亿元,向8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印发新一轮青年就业17条政策措施,提早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组织实施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组织开展农民工稳岗就业专项行动,加强输入输出地信息衔接,稳定务工规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将对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群体重点做好集中亮出服务清单、集中开展精准帮扶、集中推送岗位信息、集中组织培训见习、集中开展困难帮扶等“五个集中”政策服务,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早就业、就好业。
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近期,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实施差异化补贴支持,推动培训和就业增收更好挂钩,满足新质生产力培育、急需用工行业和“一老一小”等民生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各地将开展分行业、分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根据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企业职工等群体不同特点,提供针对性技能培训服务。接下来,人社部门将抓好政策落实,同时根据形势需要,完善新的政策举措。
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公共服务纳入乡镇(街道)履职清单。接续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活动,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司长张文淼透露,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4万家,年均服务用人单位超过5000万家次,其中制造业企业占四成,民营企业占七成。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帮助制造业企业“一站式”解决招人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