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

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5-07-23 10:59:22 来源:人民日报

制图:蔡华伟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说。

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网织得更密、底兜得更牢

程凯介绍,《“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的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

收入和就业方面,残疾人家庭年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了6.9%,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超217万人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人,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1万人。

社会保障方面,残疾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以上。截至2025年6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

公共服务方面,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28万户。

聚焦新需求新期待,有效维护残疾人权益

“十四五”期间,科技助残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残联与高校和高科技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助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国残联还积极参与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将视障人群、残疾青少年等不同残疾群体需求纳入国家重点专项。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持续汇聚助残科技研发力量,加大研发力度。

“‘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保障残疾学生‘有学上’的同时,努力让他们‘学得好’。”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说。

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不断完善,每年为上万名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目前,在校残疾大学生已超过10万人,近3年,每年有3万余名残疾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孤独症儿童教育不断加强。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61个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先后设立;实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全国已建立12个专门的孤独症儿童学校。

面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需求,一系列举措推出。据介绍,目前有3000多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了无障碍改造,语音识别、文本转换等功能上线;相关企业公益无障碍导航已覆盖69座城市,智能化公交出行服务系统逐步推广;各地残联建立无障碍督导队伍,截至去年底,督导或促进员已有20608人,其中残疾人督导员有9458人。

“十五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将在五个方面着力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主线,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周长奎说。

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把提高残疾人特别是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完善与残疾人相关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逐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急需短缺服务的供给。推动助残服务与养老、托育服务统筹协调发展。

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切实加强司法保护,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推进科技助残创新应用。搭建“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残疾人领域。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支持残疾人参与文艺创作,培育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休闲健身。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