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轩)2025年8月15日晚,汉中文投国际影城(天汉长街店)10号厅灯光璀璨,备受瞩目的教育主题电影《炒青》首映礼在此盛大举行。
电影《炒青》首映礼得到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众多嘉宾莅临现场。其中包括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等省级单位代表;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市教育局、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汉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汉中市委等汉中市相关部门代表,以及汉中市电影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代表;南郑区委宣传部、南郑区教育体局、共青团南郑区委等部门代表及滨江新区发展与服务中心主要领导;汉台、南郑、兴汉新区各学校代表;东辰学校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汉中市融媒体中心、新浪网汉中站、三秦都市报汉中站等多家媒体单位代表。各方的到来,为此次首映礼增添了光彩。
电影《炒青》是由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联合陕西合禾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陕西抱薪文化传媒共同拍摄出品,石明明执导,金子、董李无忧、张雁琪、刘铭泽等领衔主演的国内首部教育“双减”题材电影。影片讲述了离异女老师刘蕴与女儿云曦在互相了解中共同成长的故事,这也是众多单亲家庭的真实写照。影片既有儿童梦想与家长期许的碰撞,也有友情与亲情的人性考验。首次揭露"抑郁症"威胁儿童健康的严峻现实。教育痛点+社会热点,得到了大量家长和学校的热议。影片主场景在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其他场景均在汉中拍摄,其中有大家熟悉的如天汉大桥,丁字街,汉山,龙头山等场景。
国内首部“双减”题材
首映礼开场,节目《求真》惊艳全场。竹笛声声与挥洒的笔墨相互映衬,巧妙勾勒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图景,为影片的亮相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汉中东辰学校何希平校长致辞:“我们期望借《炒青》这部作品,深入探讨课堂之外的教育智慧,引导家长缓解焦虑情绪,鼓励孩子勇敢追逐梦想,助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对影片的期待愈发高涨。
《求真》
光影映初心 教育向未来电影《炒青》首映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老师们、同学们、家长和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此刻,站在文投影城的光影之下,我满怀激动。眼前这方银幕即将亮起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帧帧画面,更是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全体师生书写的一张教育答卷,是我们对“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命题的深情叩问。
三年前,“双减”政策为教育注入了新力量,形成了良好教育生态。但与此同时,社会对教育的焦虑并未随之消散——家长们依然在“躺平”与“内卷”之间摇摆,孩子们依然在唯分数与快乐成长之间挣扎,教育者们则在“减负”与“提质”的平衡中探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萌生了拍摄《炒青》的念头。我们深知,教育不是一场流水线的标准化生产。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被作业淹没的夜晚,看到家长们为补习班奔波的身影,我们愈发坚定:必须用一种更温暖、更真实的方式,展现教育应有的模样。《炒青》的诞生,恰是对“双减”精神的具象诠释——我们想告诉所有人:教育可以不只是分数的堆砌,而是让每个孩子在尊重与理解中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十年前,一部《十八岁的天空》让人们看到了青春校园的另一种可能,也让北大附中成为无数人向往的教育圣地。为了这份教育理想,影片80%的演员是我们的学生,70%的场景取景于东辰校园。我们期待《炒青》能接过这份理想的火种,让更多人重新审视新教育的本质。我们希望通过光影的力量,让更多人明白:“双减”减的是无效的负担,增的是成长的空间;减的是功利的执念,增的是对生命的敬畏。真正的教育,应当如茶之“炒青”——既要历经火候的淬炼,更要保留本真的清香,让每个孩子在合适的节奏里,长成自己最好的模样。
各位来宾,教育是一项需要理想主义的事业。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探索更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教好每一个孩子,温暖每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
最后,我想感谢所有支持东辰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也要感谢即将观看这部电影的每一位观众——愿你们能从光影中读懂教育的真谛,让我们共同守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他们如茶苗般,在阳光雨露中,长成最挺拔的模样。
谢谢大家!
观影环节结束后,主创团队亮相与观众亲切交流。导演团队热情分享了拍摄过程中捕捉到的诸多“教育温度时刻”,这些片段源自真实的课堂与家庭场景,生动展现分数与兴趣平衡、家校信任重建等“双减”背景下的核心教育命题。现场观众围绕“个性化成长如何落地”“唯分数论”等话题各抒己见,观点的碰撞引发阵阵热烈掌声,让银幕内外的思考形成强烈共鸣,将首映礼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上,东辰学校为聚兴汉书画教育颁发“美育文化公益同行者”称号,双方宣布未来将联合推出“电影+美育”公益课程及“家长美育沙龙”,将美育养分播撒至更广阔天地。
首映礼结束后,观众们陆续离场,不少观众仍沉浸在影片所引发的思考中。“成长没有标准答案,热爱本身就是答案”,这句影片中的台词在人群中口口相传,引发强烈共鸣。许多家长在社交平台分享观影感悟:“《炒青》恰似一杯清茶,入口时略带苦涩,回味却满是对‘教育该有的样子’的深刻觉醒。”
这部聚焦“双减”、深入叩问成长的电影,已然超越了普通影片的范畴,更像是一个契机,促使更多人关注教育本质,推动家校共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关于教育的深度思考在社会各界生根发芽,持续影响更多人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