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干群同心战旱魔 汗水浇灌希望田

——记汉中市石门灌区职工金永生的抗旱事迹

2025-08-25 16:04:27 来源:西北在线

本报讯(通讯员 喻东平)2025年,汉中市石门灌区遭遇数十年未见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河塘见底,田地龟裂,作物萎蔫,数万亩良田面临无水插秧的风险。在这场与旱情的艰苦斗争中,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武乡管理站副站长金永生挺身而出,以“灌区有我,抗旱必胜”的信念,带领群众奋战一线,巡查渠道、打捞垃圾、架设泵站、科学配水……在焦渴的土地上开辟生命之源。

夏灌期间,金永生(右一)进村入户,向用水户宣传防溺水及节水知识。

夏灌期间,金永生(右一)进村入户,向用水户宣传防溺水及节水知识。

旱情就是命令,畅通的渠道是输水的生命线。金永生第一时间带领3名管水员,对分管片区全长30多公里的灌溉渠道展开全面巡查。他们日均步行超过3万步,在超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逐一排查涵闸、渡槽,用铁锹清理杂草淤泥,用长杆打捞漂浮垃圾。一次,巡查中眼见渠道因杂物阻塞节制闸导致水流受阻,用铁锹也无济于事,金永生毫不犹豫跳入齐腰深的渠水中,忍着恶臭,徒手打捞腐烂秸秆和生活垃圾,几个人连续作业5小时,终于恢复渠道畅通。村民感动地说:“金站长真是为我们拼了命!”

武乡镇和老君镇地处丘陵,辖区内的部分支渠及末级渠系年久失修,蜿蜒在沟壑间。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金永生科学调度,精准配水。他每天清晨出发,背着水壶和卷尺,对灌区内5座塘库蓄水情况和6000多亩农田受旱程度进行全面摸底,依据渠道走向、作物需水量等要素,绘制“灌溉网格图”,推行“分时轮灌+按需配水”机制。尤其对用水困难的下游村组,他协调集中时段供水,优先保障秧苗用水,为抗旱保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夏灌中,因为天气干旱,水源紧张,供用水矛盾大。图为金永生(中)与村干部一起,调解用水户之间的争水纠纷。

夏灌中,因为天气干旱,水源紧张,供用水矛盾大。图为金永生(中)与村干部一起,调解用水户之间的争水纠纷。

随着旱情加剧,石门水库水位持续下降,渠道水难以为继。金永生主动请缨,带队深入灌区沟壑中寻找新水源。“哪怕翻山越岭,也要为群众找到水源!”一周时间里,他顶烈日、爬险坡,双脚磨出血泡,终于在南寺院村3公里外的一处荒沟中发现稳定水源,他连夜组织村民建坝拦水。

水源找到后,架设临时泵站成为当务之急。金永生迅速向管理局报告,制定方案,协调设备、组织人力。他多方奔走,争取到局里支援的1台大功率水泵和50米输水管。他带领20名村民突击队员,昼夜不停架设临时泵站。山路崎岖,设备搬运困难,他身先士卒,砍除杂树建设便道,攀爬陡坡材料,全身多次湿透。经连续奋战,一个日供水1200立方米的临时泵站顺利建成,成功解决南寺院村、金光村4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村民孟少华哽咽道:“金站长为我们找水,嗓子喊哑了,脚也走破了,是我们的大恩人!”

闸门堵塞,不仅影响灌溉行水,还可能造成输水安全事故。图为金永生组织群众疏通渠道,放水灌溉。

闸门堵塞,不仅影响灌溉行水,还可能造成输水安全事故。图为金永生组织群众疏通渠道,放水灌溉。

在金永生的感召下,群众纷纷加入“抗旱互助队”,清淤、铺管、值守泵站,干群同心、共克时艰。他耐心调解用水纠纷,推动成立“抗旱议事会”,按亩配水、公开透明,赢得用水户广泛信任。70岁的村民孟保成子女在外务工,无力灌溉,金永生便带队为他铺管引水,优先保障其农田用水。

金永生用汗水与智慧守护万亩良田,以奉献与担当凝聚人心,在抗旱工作中展现出一线水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为民情怀。最近,他被石门水库管理局评为夏灌抗旱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嘉奖。真正印证了: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干群同心,就一定能战胜天灾!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