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奇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汉滨区双龙镇锚定“产业兴镇、富民强镇”目标,以科学布局谋发展,以实干担当促增收,绘就出“村村产业旺 户户增收忙”的喜人图景。从新华社区的瓜果飘香到龙泉村的茶园吐翠,从中山村、桂山村的核桃满枝到桥山村的畜禽满栏,再到双龙社区、青山村的鱼塘丰产,谢坪村的特色作物茁壮生长,全镇每一处角落都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活力,传递着村民增收的喜悦。
新华社区:绿色种植奏响“生态富民曲”。依托优质自然优势,新华社区主攻特色种植业,500亩李子园与800亩油茶基地连片成景,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力源”。每逢金秋,枝头挂满饱满李子,油茶林染成金色画卷,既让村民获得实打实的经济收益,更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亲近自然,实现“农业+旅游”双向赋能,走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振兴之路。
龙泉村:陕茶一号香飘万里,茶文化激活新动能。龙泉村深耕茶叶产业,以陕茶一号种植基地为核心,严把品质关、做足文化味。村民们秉持匠心,从采茶到制茶精益求精,让陕茶一号的名气越传越广、销路越走越宽。茶香不仅打开了市场,更让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金叶子”。
中山村、桂山村:核桃产业撑起“致富保护伞”。中山村与桂山村抱团发展,共建规模化核桃种植基地,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日常精细管理,实现核桃品质与产量双提升。核桃丰收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更带动当地核桃深加工产业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让小核桃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桥山村:畜牧养殖跑出“增收加速度”。桥山村将畜牧养殖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通过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升级养殖设施、普及科学养殖方法,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如今,村里畜禽存栏量稳定增长,不仅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还为周边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双龙社区、青山村:高密度养鱼开拓“水产新蓝海”。双龙社区、青山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大力发展陆基高密度养鱼项目,引入先进养殖设备与技术,实现鱼类高效养殖、绿色生长。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更推动当地水产业从“传统养殖”向“智慧养殖”升级,书写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坪村:特色种植点亮“多元振兴路”。谢坪村立足资源优势,瞄准特色种植赛道,大力培育八月瓜、猕猴桃、魔芋等特色作物。这些作物凭借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在市场上广受青睐。村民们通过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实现特色作物优质高产,既丰富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又为村民增收添了新门路,让乡村振兴更具特色与活力。
如今的双龙镇,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以多元化产业发展实现“村村有亮点、户户有收益”。下一步,双龙镇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更强、村民生活更富,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收获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