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交控集团

数“智”赋能 书写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2025-09-15 10:10:24 来源:西北在线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开栏语: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即日起本报推出“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专栏,记录陕西省省属企业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展示“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

9月10日,记者走进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交控集团”)下属的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5个沥青储罐恢宏阵列,1200米双铁路专用线直通库区,全自动数智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共同勾勒出一幅井然有序、气势磅礴的现代化工业图景。然而,回想2021年,受产业链不完善、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影响,该公司一度陷入长期连续亏损的困境。在并入陕西交控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后,企业迎来了转折,从此走上全新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陕西交控集团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深化机制改革,集团不仅实现资产规模与效益“双提升”,更在智慧交通、新材料等领域形成重要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从战略性重组沥青材料公司到打造全产业链数智化园区,陕西交控以创新实践打造出国企改革“陕西样本”,全面彰显了省属企业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的责任与担当。

从实验室到高速路 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

2025年6月27日,陕西省智慧交通产业中试基地正式揭牌亮相,标志着这一科技创新平台完成全面建设并投入运营。该基地于2024年11月成功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微信图片_20250911134506_26_8

作为陕西省智慧交通领域的重要创新载体,基地聚焦三大核心方向: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发及系统集成创新。基地最具特色的亮点在于实现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无缝衔接,不仅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更为智慧交通领域提供了核心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研发的重要支撑,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今天看到的样机生产和小批量化生产为主的生产制造板块以及测试环节以外,本部还有更大的测试实验室,以及西汉高速、西长高速也设置了现场的测试环节,这样我们的技术环节就打通了。”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永军介绍,如此一来,从产品研发到样机试制,到中试熟化,再到成果孵化——一条完整的创新链已然贯通,形成了闭环式的全流程支撑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911134510_28_8

目前,该基地已成功中试熟化出8类62项产品,逐步推出五大系列30余款产品,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基地创新性采用“内部孵化+外部开放”双轮驱动服务模式,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对内,基地高效整合集团资源,推动内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自主应用,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闭环;对外,积极承接外部中试项目,以专业化服务帮助合作单位降低研发与产业化风险,项目成熟后通过股权合作等模式进行推广,并配套提供产业化场地与专业技术团队支持。不仅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还为构建现代化交通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911162634_45_8

服务区变身“幸福区” 解锁“交通+”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提升改造提出了“交旅融合”“服务区+”“智慧服务区”等一系列新理念。“去服务区过周末”正逐渐成为时下新兴的休闲消费方式之一,这种打破传统服务区单一功能定位的新型经济形态。如今也在西北地区首个开放式服务区——子午服务区得以实现,为区域消费体验升级注入了全新活力。作为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98处服务区之一,子午服务区形成集沉浸运动、餐饮业态、休闲观景、唐风市井体验、文化社交等于一体的子午驿站餐饮文化体验地。

微信图片_20250911134512_29_8

“我的电动车比较慢,每天上班骑车也就十分钟吧,她们车快的五分钟就能到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村里看到的招聘信息改变了张萍的生活。如今,已经在子午服务区“有趣”工作两年半时间的张萍表示,在这里工作不仅离家近有时间看孩子,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现在扣除社保每个月拿到手3000元左右。张萍告诉记者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三十岁上下的附近女性村民,大家都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感非常高。

像张萍一样的就业者不在少数,目前,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辖服务区、停车区(含 商户)在岗 9000人,其中聘用当地群众占95%以上,解决了近7000户家庭稳定经济来源。

“子午服务区目前设置岗位210个,周边群众占比90%,就业年龄覆盖25岁至60岁,员工平均收入在3500元至5500元(含社保)。”陕西交控子午服务区经理陈璐说。子午服务区还积极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应季水果,如草莓、“沪太八号”等助农品牌产品,将其打造为服务区的特色亮点之一。

同时,服务区还与周边子午峪等旅游景点展开合作,联合推出门票及讲解服务套餐,进一步拓展“交通+旅游+农业”融合消费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911140453_37_8

陕西交控打造“相伴长安驿”自有品牌,以委托加工方式开发“长安驿”系列特色产品百余种,投入200万元用于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广告宣传,让600多种陕西农副产品摆上服务区货架,让服务区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乡村振兴的对外窗口。

“数智”蜕变让“亏损大户”到西北龙头

“国企改革,就是要抓住核心竞争力。只做沥青贸易是死路一条,一定要做产品、做科研、做产业链。”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贵轩谈起那段艰难的转型历程,至今仍感慨万千。

微信图片_20250911134527_33_8

2021年前,该公司面临多重困难,在并入陕西交控集团后,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其中坚持智能化升级改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新动力。“以前需要4人至5人的高强度投料作业,如今只需1名叉车转运托盘人员就能完成。以往的设备加热沥青需要10多个小时,现在通过换热器循环加热,升温时间缩短至2-3个小时,加热沥青无时差,日产能提高了6倍。”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泾河产业园区副经理田林乐说,“公司投资4800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工业云平台’远程数字化监控管理实现了全程智能化生产,一举解决了效率、安全、环保等核心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911134522_32_8

截至2025年6月底,该公司营业收入较重组前增长37倍,已成长为“西北领先、国内一流”的综合型沥青供应商,并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经营新模式,实现了从单一贸易向一体化运营的战略转型。这一创新模式推动沥青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1年的1万吨迅猛提升至2024年的102万吨,增长超百倍。在企业效益显著提升的同时,职工收入也同步实现大幅增长。月平均工资从2021年的3000元左右提高到去年的约12000元涨幅达300%,切实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911154643_42_8

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改革,是陕西交控集团整体战略转型与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公司不仅实现了从严重亏损到强劲盈利的根本性转变,更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人才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也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本报记者 刘姚尧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