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生来)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水利厅获悉,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应用“水保智脑”大模型开展中省水土保持项目技术审查,取得显著效果。这是陕西省水土保持业务智能化升级的成功实践,有力推动了陕西省水土保持项目“两图一库”和水利“十五五”规划蓝图建立。
9月以来,“水保智脑”大模型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中心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评审意见的复核审查中,在审查过程中,“水保智脑”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文本处理能力,对于项目区选址,大模型可自动叠加小流域单元、水土流失现状、土地利用等多维度地理信息,通过套图和数据分析,快速精准地完成项目合规性校验与合理性评估。对于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大模型能依据国家及省级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标准和编制大纲,对方案的治理措施配置、工程布局、投资概算、效益分析等内容进行智能化审查,自动抓取方案中的疏漏点、矛盾点,生成条理清晰的问题清单和修改意见,降低人工审查的疏漏,减轻审查人员工作量。
据了解,“水保智脑”大模型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项目区选址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了实施方案设计的质量,缩短了前期工作时间。同时,大模型在审查过程中积累的项目数据、问题案例,可进一步反哺于大模型的完善与迭代,形成“审查—反馈—升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