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杨凌,硕果盈枝话丰收。第32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田西村与周李村两大示范村携手登场,以“农业筑基、文化铸魂、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立体呈现“千万工程”杨凌实践的丰硕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作为农高会“365天永不落幕”的核心载体,田间展让两村的振兴密码真正“看得见、带得走、用得上”。
这个拥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的明星村——田西村,曾是“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的后进村。依托杨凌优势,该村以产权制度改革破局,将1488亩耕地集中流转,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构建以红薯产业为支点,覆盖设施农业、食用菌菌种培育种植、乡村建设规划等领域的五大产业板块全产业链,形成“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多元格局。同时,建设300亩精品设施蔬菜基地,引入黑水虻循环种植模式;打造甘薯产业融合示范园,优化“三粉”加工工艺,培育“梦里田西”“田薯叔”等品牌IP。
“我们成立7家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年输出乡村建设规划超400个。”田西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刚介绍,田西村通过“村庄+企业+学校”模式,建成农耕主题劳动实践基地与党史文化长廊,年接待研学游客1.5万人次,“油菜花农科旅游季”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28万人次,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文化铸魂”的良性循环。40余名涉农科技人才的入驻,更让这个小村庄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孵化高地”。
位于五泉镇的周李村交通便利,北环线与344国道穿境而过,1860亩耕地中1400亩实现流转,350亩猕猴桃种植园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一座由旧校舍改造而成的“隐世茶院”,保留老建筑的岁月肌理,注入茶香与书香的雅致格调,室内外茶席错落有致,活动空间灵活多元,如今已是咸阳大众点评TOP1的乡村茶文化体验地。
一座茶院激活一方水土。它不仅让闲置校舍“起死回生重新焕发活力,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帮村民卖掉4万斤猕猴桃。以茶为媒,周李村串联起“一念芳华”汽车小镇、卡丁车乐园与共享菜园,形成“茶香+农产+文旅”的融合业态,既让农产品走出去,也让游客留下来,更让民宿热起来,绘就了共享共富的乡村新生态。
农高会搭台,乡村唱戏。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今天,田西村与周李村的实践充分证明,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科技支撑、深挖文化内涵,就能走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两个村庄在农高会的精彩亮相,正激励着更多乡村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让“千万工程”的硕果在更多土地上绽放光彩。(杨凌农高会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