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吹起“非遗风”
近来,不少文旅活动或是体验项目出圈,非遗的有机融入进一步丰富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
发布于:2025-09-09
铺展民族团结历史长卷
作为中国收藏少数民族文物、古籍文献和美术作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专业机构,民族文化宫现有藏品64万余件(套),其中文物近5万件(套),古籍文献20余万册,图书40余万册。
发布于:2025-09-09
跟随杜甫“梦回”洛阳
初秋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气火热,“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观众。
发布于:2025-09-09
在慢生活里感受古城韵味
即将倒塌的旧书院改造为新书店,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曾经残破的旧民居里,经营起餐饮和民宿;始建于唐代的等觉寺,修缮、转型成南诏博物馆……记者走进古城,寻找保护利用的密码。
发布于:2025-09-08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北京开展
日前,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位于北京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首次集中展出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
发布于:2025-09-08
微短剧赋能普法宣传
从《包大人,现在是2025!》在快手平台播放量突破2.1亿次,到《法官的荣耀》开播首日播放量超700万,一年来,多部普法类微短剧凭借其轻松愉快的叙事节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法律故事,吸引诸多关注。
发布于:2025-09-08
驼铃声远 丝路韵长
河南博物院“盛世华章”隋唐时期展厅中,陈列着一件三彩骆驼及牵驼俑。它以高大的体量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唐三彩”的典型代表,将观者的思绪带回千年前驼铃声声、中外文明交融互鉴的丝绸之路。
发布于:2025-09-05
暑期旅游火热收官
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画上句号,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今年暑期,游客出游需求强劲,旅游消费旺盛,国内游新意不断,出入境游持续增长。
发布于:2025-09-05
电视剧《归队》: 塑造普通人抗战群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归队》的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发布于:2025-09-05
云南皮影戏《腾冲往事》:指尖非遗再现抗战烽火
这是腾冲刘家皮影第六代传承人刘朝侃创作的4D皮影戏《腾冲往事》。腾冲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传承近七百年。
发布于:2025-09-04
以英雄之名守护万里山河
走进北京的街头巷尾,从庄严肃穆的张自忠将军像,到承载历史记忆的佟麟阁铜质怀表雕塑,循着英雄之名,找寻大街小巷中的历史印记。
发布于:2025-09-04
近50幅唐卡珍品亮相西藏博物馆
9月2日,“如意度量 五彩意境”——西藏唐卡艺术主题展勉唐篇精彩亮相西藏博物馆,展览以勉唐画派为主线,汇集了西藏博物馆与扎什伦布寺等多家文保单位和唐卡研究机构的近50幅唐卡珍品,系统展示了勉唐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
发布于:2025-09-03
勾勒文明星河璀璨图卷
8月27日,“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发布于:2025-09-02
看“文物医生”的工作日常
日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作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其创新性地开设了具有展示功能的综合修复室,通过全景展示文物保护工作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
发布于:2025-09-02
恭王府中式生活美学展走进瑞士
近日,由恭王府博物馆与瑞士伯尔尼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安善萃锦——中式生活美学展”亮相伯尔尼中国文化中心。
发布于:2025-09-02
年轻人爱上逛动物园
继City Walk之后,中国许多城市的年轻人又爱上了Zoo Walk。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到近郊的野生动物园逛一天;节假日专门为了一个动物园前往另一座城市。
发布于:2025-09-02
高原狮舞 舞出红火
洛隆县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汉藏交往的重要通道。当地百姓将热巴舞、锅庄舞等西藏特色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早年传入当地的舞狮中,形成一种兼具汉藏特色的表演形式——硕督狮子舞。
发布于:2025-09-02
锣鼓响,好戏送到家门口
20年来,浙江“钱江浪花”艺术团坚持送戏下乡,不断创新展演形式、充实演出队伍,用艺术浸润乡土,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
发布于:2025-09-02
大汶口遗址:文明曙光照亮海岱大地
多年来,依托丰厚遗存,山东泰安市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今年6月,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大汶口文化再度走进人们视线。
发布于:2025-09-01
旅游列车,“跑”出文旅消费新图景
今年暑运,万千旅客坐着火车去感受“诗和远方”。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开行旅游列车500余列。
发布于: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