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地球生命演化故事
在云南澄江,有一处独特的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这里保存的大量寒武纪生物化石,见证了5.18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因此澄江化石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发布于:2024-09-10
逾150件国博珍藏青铜器亮相澳门
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吉金耀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铜器精品展”近日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行开幕式。
发布于:2024-09-10
“旅游+”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探访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观看红色演艺,购买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旅游不仅是暑期文旅市场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各地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重要途径。
发布于:2024-09-09
多地“上新”赏秋产品
为更好地展现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多地“上新”秋季旅游产品线路,并加速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于:2024-09-09
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展现“中国精彩”
近年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发布于:2024-09-09
守护古老的石窟寺
在日前于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上,中国石窟寺保护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热点。
发布于:2024-09-09
精品化成为网络视听领域新追求
近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
发布于:2024-09-09
视听市场迎来“短剧热”
近年来,依托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剧以其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的特点,受到广大网民追捧。
发布于:2024-09-09
节令之美|7日11时11分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北京时间9月7日11时11分将迎来白露节气,标志着仲秋的开始,节气意义上的“秋高气爽”依序而至,但在大江南北,气象学意义上的“秋高气爽”却有些参差不齐。
发布于:2024-09-06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我国的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于一体。根据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
发布于:2024-09-06
中国主题图书亮相巴拿马国际书展
近日,第20届巴拿马国际书展在巴拿马共和国首都巴拿马城举行。
发布于:2024-09-05
打造“动漫+”文旅消费新场景
2024第二届泰山动漫节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举办。
发布于:2024-09-04
“跟着悟空游山西”吸引海内外游客
探索“游戏+文旅”跨界融合、推出周边纪念品、打造定制旅游线路、优化公共服务……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活动,依托《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量热度”,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文旅产品,化“流量”为“动能”,让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加速“出圈”。
发布于:2024-09-04
歌谣中品味北京文化
近日,“声游北京——歌谣见北京”展览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内的艺术文献馆向公众开放。
发布于:2024-09-03
中国电影从“高原”攀向“高峰”,看“新力量”如何接棒
近年来,青春力量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涌现,《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白蛇:浮生》等一批影片精彩亮相,令观众眼前一亮。
发布于:2024-09-03
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约七成
携程日前发布《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报告显示,这个暑期,国内游、出入境游均持续保持高景气运行,旅游市场展现出消费韧性。
发布于:2024-09-02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近年来,文博领域的“数智生产力”不断上新。文化和科技的这场双向奔赴,不但让古老的文物“火”起来、“潮”起来,更让无数年轻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聆听到文明的回响。
发布于:2024-09-02
山水之间 共赏好“戏”
张家界是闻名遐迩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近日,世界多国杂技团队带来的百余场新杂技秀让这里化身为艺术的殿堂。
发布于:2024-09-02
2024年暑期档电影题材多元类型丰富
国家电影局1日发布数据,6月1日至8月31日,我国2024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6.43亿元,观影人次为2.85亿。
发布于:2024-09-02
供需两旺文旅融合 暑期旅游市场亮点频现
随着暑假结束,各大旅游平台纷纷发布了2024年暑期市场总结。从平台数据来看,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延续了增长势头。同时,在重大赛事、热门文化产品等带动下,市场亮点频现。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基础设施、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国内旅游市场供需两方面都在日益拓展。此外,文化、体育等多元素与旅游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推动旅游产业不断升级。
发布于: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