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涛)9月14日,在安康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安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安康市司法局围绕法规制度、法律服务、纠纷化解、执法监督4方面出台16项措施,巩固拓展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市成果,以'规范执法、便民惠企、行业治理、载体创新'四项举措,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规范执法,推进行政执法质效提升。在全市组织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评查,对全市近两年办结的涉企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全面评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评查结果。制定印发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若干措施,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等8个方面,指导各执法部门制定突出问题清单,对照清单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进企业活动”,与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座谈,重点了解行政执法部门在企业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执法、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以及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突出问题,认真听取企业对涉企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聚焦便民惠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聚焦广大企业和群众法治需求,制定印发《安康市司法行政机关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接待群众法律服务咨询5766人次、现场办理3216件,全市办理法律援助1693件、公证2932件、司法鉴定1040件。深化减证便民行动,梳理制定完成三批共393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事项,让书面承诺代替“一摞证明”,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聚焦行业治理,推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提升。推动组建市调解协会,指导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85个,市本级建立医疗纠纷、食品药品等15个重点单位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人民调解工作室被提名为全省“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域推行“4321”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模式,获评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围绕重要时段和关键节点,深入推广运用“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党建+调解+公证”等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今年1—7月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825起,成功调解7680起,调解成功率98.15%。
聚焦载体创新,推进全民守法普法观念提升。聚焦“八五”普法“后半程”任务,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围绕重点时段和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法治迎新春 平安过大年”全民学法活动、禁毒宣传月等活动1600余场次,陕西省第十五届“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进企业活动在平利县举行,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活动在岚皋县宏大村举行。深入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培养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2246名,1人荣获“三秦最美法律明白人”称号、1人荣获“三秦最美法律明白人”提名。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