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候思宇)10月14日,记者从陕西省人社厅获悉,《陕西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16条措施》正式印发,明确紧密围绕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培育领军人才。2024年至2026年,全省新增领军人才300人左右,新培育领军人才450人次以上,带动新培育高技能人才15万人次左右,锻造梯次衔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陕西发挥院校培育基础作用,鼓励职业学校和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组建技工教育联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冠名式和现场工程师培养。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紧盯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鼓励增设智能化、数字化专业,适当超前布局人才储备。支持职业学校联合普通高校,共同培养高学历领军人才等。
按照规划,陕西3年内建设60个左右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0个左右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0个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0个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10个左右公共实训基地、100个左右职业技能竞赛省级训练基地,按规定给予资金补贴支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评价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国家级不少于1500人、省级不少于800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国家级每年10人以上、省级每年5人以上。支持职业学校联合普通高校共享优势资源,共建集科技前沿探索、工程实践、工匠精神培育、师资培养研修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在提高待遇水平方面,加强领军人才政治引领,每年推荐领军人才参加省高层次专家国情省情研修。省级每年组织50名左右领军人才休假疗养和体检。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规定选拔推荐到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各市(区)要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作为高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分类目录,经认定后按规定享受相关服务保障待遇。
此外,陕西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岗位设置,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岗位,并加大评聘力度。支持企业备案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完整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