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西安 “四枢纽一基地”:融入 “一带一路” 大格局,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与能级提升

2024-10-31 09:09:10

1061730280689_.pic

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报讯(实习记者 霍明慧)10月30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许曼,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副书记刘军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自2018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西安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先后有四个物流枢纽以及一个物流基地入选国家建设名单。分别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西安也成为全国首个不靠海不沿江的“4枢纽+1基地”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坚持共赢发展,高水平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

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介绍,西安“四枢纽一基地”,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重要平台,是服务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载体,是加快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西安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西安特大城市转型发展,争做西部示范具有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接下来,西安市将进一步拓展陆港枢纽国际通道线路和“+西欧”集结线路,优化空港枢纽航线网络,推进生产枢纽、商贸枢纽和冷链基地数字化升级。

目前,陆港枢纽中欧班列(西安)稳定运行国际干线18条,“+西欧”线路拓展至24条,积极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实现“每日一班”常态化开行。截至10月29日,今年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4319列,同比增长31.4%。

坚持降本增效,高效率提升现代物流体系质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四枢纽一基地”能级提升,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策部署,精准落实近期国家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发挥“四枢纽一基地”引领示范作用,西安市围绕运输、仓储、管理3个环节,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形成降物流成本重点任务清单和改革事项清单。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许曼介绍,通过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客户对浐灞国际港的满意程度不断上升。接下来,浐灞国际港将加快构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

坚持全球视野,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副书记刘军称:“目前首尔、洛杉矶、东京等货运航线已服务西安三星、陕西嘉禾、陕西电子信息等一批龙头制造企业,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临空高科技制造产业聚集。其中,三星半导体的光刻胶、芯片等高附加值货物,年运输国际货量达上万吨,贸易额突破4亿元。”西安将大力提升枢纽运行水平,夯实枢纽(基地)联动发展基础,深化“四枢纽一基地”与全国物流枢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合作。

下一步,西安将全力打造“以西安为中心、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国向西开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