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11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以来,陕西省依托苏陕协作机制作用,与江苏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围绕江苏产业优势和陕西资源禀赋,以共建苏陕协作产业园区为抓手,不断深化拓展两省产业合作发展水平。
产业园区共建不断深化。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陕西省发改委积极指导各地加强园区共建,推进以“园中园”“区中园”等多种形式与江苏省结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并签署共建协议。联合江苏省各级帮扶力量,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帮助提升共建园区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并加大协作资金倾斜支持。截至10月底,56个县(区)的59个园区与江苏省结对地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苏陕协作“一县一园区”全覆盖,为依托协作机制进一步支撑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围绕结对双方资源禀赋,依托共建园区积极引导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大产业链关键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和转型升级。引进了国飞无人机、圣唐乳业、腾龙汽车、佳可服饰等江苏重点企业落户栖商产业园(商州区)、丹澄产业园(澄城县)、富丹产业园(富平县)、国动产业园(西乡县)等,带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羊乳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发展成为地方支柱产业。2024年通过苏陕协作机制共引导221家企业落地投资,实际到位投资额达到94.45亿元。
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发挥。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等多方积极性,采取引导入驻企业与结对村签订帮扶协议、加大本地劳动力招聘力度、提供订单式就业培训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投资企业通过建设期务工、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农村群众持续就业增收。2024年通过引导企业投资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635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