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候思宇)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5月18日,陕西省水利厅、共青团陕西省委和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向全省人民发布节水倡议书。
强化节水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省上下要从思想深处认识节水的重要性,把节水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主动摒弃“用水无度”的旧习惯,让“节约每一滴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农业节水要“精打细算”增效。农业是用水大户,占全省总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农业、水利部门应引导农户及生产主体,依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与旱作农业,推广耐旱品种,让农田“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普及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抵达作物根部。同时,及时维护灌溉设施,避免“跑冒滴漏”,抓住每一场有效降雨,通过地头水窖、集雨池等设施收集雨水,补充灌溉用水。当前正值夏粮产量形成和秋粮播种关键期,各方要落实科学灌溉等五项农业节水制度,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管理,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工业节水要“集约循环”减排。工业节水要落实定额管理等五项政策,走“集约化、循环化”之路。水资源超载地区要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产能,新建工业项目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避免在缺水地区盲目上马高耗水项目。工业企业要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冷凝水回收、循环用水等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陕北矿区要充分利用矿井疏干水,关中制造业要普及中水回用系统,让“废水”变“资源”。
城镇节水要“细水长流”降损。城市节水要落实合同节水管理等五项政策,打好“管网改造、全民参与”组合拳。供水单位要开展供水管网“体检”,重点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的漏损管网,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市政部门要扩大再生水在绿化、道路清扫、生态补水等领域的应用。每个家庭要养成“一水多用”的好习惯,比如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洗澡水冲厕等,还要及时更换老化水龙头,选用节水型马桶、淋浴器等器具。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争做节水行动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积极改造老旧管网,普及节水器具,收集空调冷凝水、洗手池灰水、净水机尾水用于冲厕、绿化。
青少年要争做节水理念的倡导者、节水行动的践行者。牢固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养成科学用水、循环用水的良好习惯;主动学习节水知识,积极向家人、朋友和社区宣传节水意义,带动更多人参与节水行动。
节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每位公民都应自觉践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动参与节水监督。看到浪费用水现象及时劝阻,发现水管漏水主动报修,积极举报非法取水行为,让节水成为全民参与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