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产业布局,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全力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图为通江县正在建设中的巴中经开区通江园区。
程 聪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孔德晨)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在会上指出,“十四五”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各项部署,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的职能定位,努力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罗文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总局不断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例如,企业办事更加高效。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推动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办餐饮店时间由过去的37天减少至现在的15天,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市场运行更加规范。推动修订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以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一批行政法规;查办计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价格、反不正当竞争、广告等领域违法案件483.2万件;建立和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我国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的128.6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161.61。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说,“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积极提升经营主体合规能力,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国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
市场循环有效畅通。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规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违规财政奖补和限制企业迁移等问题形成了刚性制度约束。加大“非理性”竞争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对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的规范引导。持续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执法,发现和废除了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4218件,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及时纠治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我国市场规模庞大、发展空间广阔,发挥好这个优势,需要大力破除地方保护、及时防止和制止市场垄断,维护好、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罗文说,经过不懈努力,畅通和做强国内大循环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保障机制,消除了一系列制约要素资源流动的堵点卡点。
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我国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积极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
安全监管持续加力。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了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加强工业产品源头治理,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将15种产品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发现并依法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同时,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平稳。
“五年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扩容提质、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规则更加成熟。”罗文表示,“十五五”时期,市场监管部门将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努力以良好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净化市场环境、保障民生福祉,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