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倩)9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水利厅获悉,2025年8月,陕西省渭南市地下水中心院子、南湖公园2处示范站陆续建成,标志着关中地区智能化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建示范站深度融合传感器、物联网及“4G+北斗”双通道传输技术,可多维度采集水位、水温、气象等实时数据,并通过电子大屏动态模拟井结构及水位变化,显著提升监测精准性与公众可视性。南湖公园站创新设计与环境融合,成为集实时监测与科普展示于一体的便民窗口。
目前,陕西已在西安、咸阳、渭南建成5处示范站,初步实现数据远程监控、实时传输与科普功能有机统一,形成可推广的“陕西方案”。下一步,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将在省内分类推广示范站建设,加快推动监测体系从“被动监测”向“主动预警”转型,为地下水治理与保护提供持续支撑。
近年来,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以地下水监测示范站建设为抓手,在关中地区试点,逐步构建起智慧化、标准化地下水监测网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