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前站”。今年来,宝鸡市凤翔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硬仗”工作重点任务,优化网格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凤翔区城关镇南大街社区老旧小区多、公共资源紧、居民诉求杂、群众参与低,曾一度“小矛盾滚大雪球”。社区党总支部以“民生小实事”为切入口,创新推出“五民”工作品牌,巧用“1+3+N”工作法,用“党建+网格”撬动微治理,把一桩桩“堵心事”办成“舒心事”,让“小纠纷”在源头化解,“大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网格敲门听民声——“晨询午议”把问题捞上来
每天上午9点,网格员准时穿上红马甲、揣好民情本,开展“晨询午议”:上午敲门问需、下午开会研判,形成“诉求登记—问题研判—方案制定—协商落实”闭环机制。
南大街社区10个老旧小区借此完美“变身”:南大街92号院屋顶漏水、西大街1号院燃气入户、金属建材公司16号院化粪池外溢等“硬核”难题全部清零。一条“网格—社区—部门”三级联动通道同步打通,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协同联办”。
网格议事聚合力——“五民工作法”把方案议出来
社区把议事桌搬到楼门口、小广场、树荫下,创新“星火夜话”“板凳会”等工作模式,运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
今年来,围绕“噪音扰民、小区停水、电动车充电、垃圾堆放”等高频痛点,累计开展议事24场,新增充电桩210个、解决小区停水3次、清掏化粪池4处、整治飞线充电与乱堆乱放20余次,先后解决噪音扰民纠纷5起。居民从“站着看”到“一起干”,社区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大家庭”的归属感在一次次“拉家常”里升温。
网格调解提效能——“1+3+N”工作法把矛盾解开来
1个核心强引领。党总支牵头建立“红色调解室”,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化纠纷,先后主导行司巷9号院极端大风受灾补偿、雍城花园小区私搭乱建拆除等“老大难”矛盾纠纷。
3支队伍同发力。网格员“排雷队”——日巡查、周复盘,抓早抓小;志愿者“邻里帮”——人熟、地熟、情况熟,用“老邻居”身份化解“新怨气”;专家“智囊团”——社区民警、法律明白人、司法干部随叫随到,为复杂纠纷“把脉开方”。
N种方式巧施策。面对面、背靠背、上门调、微信电话线上调、圆桌调……因人、因事、因时灵活组合,今年以来,成功化解垃圾堆放、邻里漏水、雨棚更换、水费分摊、快递丢失等各类矛盾123件。
微治理撬动大幸福——“小切口”写好“大文章”
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从“单方发力”到“全民共治”,南大街社区用“绣花功夫”织密平安网:
环境更靓——老旧小区“面子”新、“里子”实;
心情更畅——“有地说事、有人管事、能办成事”成为常态;
氛围更暖——“邻里不相识”变“邻里一家亲”,社区成为居民“愿意留下来、主动走出来、共同管起来”的幸福家园。
南大街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微治理”模式,把“小纠纷”当成“大课题”,把“微服务”做成“精产品”,让每一次成功调解都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垫脚石”,让“安全、和谐、宜居、幸福”成为南大街最鲜亮的底色。(通讯员 杜亚军 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