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当心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背后的“隐形杀手”

秋季到来,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开始面临季节性复发的困扰。专家提醒,鼻炎患者需当心秋季花粉的“隐蔽危害”,采取科学物理防护、规范用药等方式加强应对。

发布于:2025-09-06

白露养生重在润燥、保暖、调畅情志

7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中医专家介绍,白露时节气温下降更明显、昼夜温差增大,容易诱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皮肤和关节等方面的疾病,养生防病重在润燥、保暖和调畅情志。

发布于:2025-09-06

新学期伊始,这份“健康锦囊”请收好

新学期伊始,一些学生还没从假期状态“切换”过来,有的学生因为环境变化、天气转变而出现身体不适。专家提示,刚开学的这段时间正是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预防秋季常见病的关键时期,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发布于:2025-09-06

医疗科普不能成为牟利工具

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医疗科普,但医疗科普质量参差不齐。

发布于:2025-09-05

我国肿瘤治疗向精准医学迈进

今年以来,我国临床医疗一线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让肿瘤患者有更小的治疗痛苦、更低的毒副损伤、更高的生存质量,这是医学创新的希望与力量。

发布于:2025-09-05

33岁小伙血压高达200/130mmHg

日前,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门诊中,一位33岁的男性患者初诊时测量血压高达200/130mmHg,这个数字让医生立即警惕起来。进一步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结果更加令人担忧:患者全天平均血压高达204/132mmHg,夜间血压也没有明显下降。

发布于:2025-09-04

入秋后这菜要常吃,它是养肝高手,一周吃3次,清肝排毒又护眼,价值不容小觑!

在一众野菜中,马齿苋的长相尤为独特。它叶片形如马牙,茎枝紫红圆润,整株植物充满黏液,是可食野菜中难得的多肉植物。马齿苋叶青、茎红、花黄、根白、籽黑,五色齐全,被称为“五行草”。马齿苋吃起来酸酸滑滑的,故又叫“酸菜”。

发布于:2025-09-04

挺直腰板!让孩子远离脊柱侧弯

新学期伊始,孩子们告别假期重返充实的校园生活,身心健康同样不能忽视。专家表示,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的又一大疾病,患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什么是脊柱侧弯?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如何早期发现和防治脊柱侧弯?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于:2025-09-02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这样破解

随着“银发浪潮”袭来,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不仅牵动着每个家庭的情感,也考验着整个社会的保障能力和政策智慧。对此,多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力求破局。

发布于:2025-09-02

睡觉时突然抖一下,千万别忽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身体突然抽动,甚至还把自己吓醒了,这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2025-08-29

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如何应对?

每到夏末秋初,当天气开始转凉,许多人鼻子像开了水龙头、喷嚏一连串、眼睛痒得揉不停……这可能是秋季过敏性鼻炎在作祟。为什么秋季过敏性鼻炎容易发作?如何区分鼻炎还是感冒?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吗?有哪些预防手段?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于:2025-08-27

“阿嚏”背后那些事:一天打30多个喷嚏,如何应对过敏高峰期?

一天打30多个喷嚏,鼻子奇痒无比,鼻涕还止不住地流……秋季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又发作了。

发布于:2025-08-27

如何科学应对常见皮肤问题?

脸上反复泛红、痘痘此起彼伏……你是否也曾因为这些皮肤问题感到焦虑?皮肤状态往往一目了然,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类皮肤问题发生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缺乏科学依据的护肤言论,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认知混乱。正确识别皮肤问题、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是守护皮肤健康的重要一环。

发布于:2025-08-27

如何辨别和防范“食脑虫”感染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近期出现了几起儿童玩水感染“食脑虫”的病例。什么是“食脑虫”?“食脑虫”会带来哪些危害?预防“食脑虫”感染有哪些有效措施?

发布于:2025-08-26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早干预或有助预防痴呆症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痴呆症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卷》近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降低因此患痴呆症的风险。

发布于:2025-08-25

想长寿,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健康和寿命起到了主要作用,剩下的是遗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及气候的影响。可见,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专家建议平时应做到——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

发布于:2025-08-25

处暑时节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

处暑节气即将到来。处暑意味着“出暑”,炎热渐退、气温下降。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发。中医专家提醒,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时期。   中医认为,处暑时节可以适当吃一些桃子、葡萄、梨等水果。新华社记者 帅才 摄   中医认为,人体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助于收敛心神,避免秋燥导致的失眠、乏力。处暑时节,脾胃功能易受温差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适当吃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药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益脾胃,又易

发布于:2025-08-22

怎样吃“苦”,让健康不再“受苦”?

 一盏清茶、一片苦瓜、一剂汤药、一捧莲子……在中国人的味觉版图中,苦味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苦,本义指苦菜,后来延伸为一种味觉体验,又因其口感令人不适,“苦”被引申为难受、痛苦。

发布于:2025-08-22

鸡蛋怎么吃更有营养?每周吃够这个量让你更健康

鸡蛋简单易得、食用便捷,富含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发布于:2025-08-22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这4字口诀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少辛增酸”4个字,抓住“调和五味、滋养肺阴”的关键,既能顺应节气变化,又能为冬季健康打基础。

发布于:2025-08-21

共 1401 条 共 71 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