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赫兹探测钙钛矿光伏技术登上权威期刊《自然》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改进后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30%,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10月28日在线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发布于:2025-10-28
AI工具能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发布于:2025-10-27
中国机器人出海“闯”韩国
韩国首尔近郊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一家中国企业的扫地机器人专柜前人头攒动,带有机械臂功能的石头科技品牌扫地机器人吸引路人驻足。只见机器人沿地面缓缓前行,将一只袜子精准夹起,旋转后移至旁边的杂物桶中,袜子“投篮”入桶的瞬间,围观的消费者发出一阵惊叹。
发布于:2025-10-27
AI洞悉“天机” 风云不再“莫测”
自古以来,“风云莫测”是人类对天气最无奈的感叹。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科学家们看到更精准预测天气与气候的前景。
发布于:2025-10-24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近日,我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具备交付用户长期使用的条件。
发布于:2025-10-24
冰在二维下“织网式”结晶过程被揭示
从日常生活中的冰块、冰水,到自然环境中的冰雪、冰川……冰是很常见的。在一般认知中,它从一个微小的晶核开始,按部就班长成规则的三维晶体。然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教授徐莉梅、教授江颖、特聘研究员田野及王恩哥院士团队,在微观世界捕捉到了颠覆常识的一幕:水分子牵引整个结构协同演化,像蜘蛛编织网一样逐步展开。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发布于:2025-10-23
机器人采摘无人机运送 科技绘就农业丰收新图景
采收机器人精准抓取果蔬、农业无人机自主巡航、智能拖拉机演绎“田间华尔兹”……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多款前沿农业科技装备集中亮相,与此间正酣的秋收画卷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智慧农业的生动图景。
发布于:2025-10-22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二〇三〇年预计破千亿元
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布于:2025-10-22
新型眼部植入系统帮助黄斑变性失明患者恢复视力
很多老年人因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逐步丧失视力。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等机构20日表示,研发出一种眼部植入系统,可使80%的患者部分恢复视力。
发布于:2025-10-21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际标准IEC 60068—3—14:2025《环境试验 第3—14部分:支持文件及导则 气候环境试验顺序的制定》正式发布。该标准是环境试验领域首个由中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为电工电子产品的气候环境试验顺序提供了统一规范,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
发布于:2025-10-21
“十四五”亮点丨60%全球专利领跑!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生产线上每1.7秒产出一组电芯,缺陷率大幅下降;机器人“电子鼻、机械眼”实时监测耕地土壤和农作物状况;影像大模型一次扫描,可完成多器官病灶筛查与诊断……这些先进的智慧场景,由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网”编织成现实。“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发布于:2025-10-21
月球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开辟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一种名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种残留物里富含水等成分。这一研究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了新思路。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21日在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发布于:2025-10-21
科学家在有机材料内观测到量子效应
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在有机材料中观测到一种曾被认为仅存在于无机金属氧化物中的量子效应。这些特殊的有机分子能借助该量子机制,以极高效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一突破有望催生更简单、更轻便、更廉价的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
发布于:2025-10-20
新研究揭示肠道“休眠”噬菌体被“唤醒”的机制
一项国际研究最新发现,人体肠道细菌内一些“休眠”噬菌体,会在肠道细胞代谢物刺激下被“唤醒”。这一发现可能为利用噬菌体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肠道健康以及开发微生物疗法治疗肠道疾病提供新思路。
发布于:2025-10-20
中国科研团队合成一种新型合金 助力电解水产氢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与联合团队利用激光辐照所产生的效应,实现了亚纳米级高熵合金的创制。
发布于:2025-10-20
前三季度企业购进研发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6.1%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现行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3336亿元;前三季度,我国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6.1%,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发布于:2025-10-20
冰上攻坚战——北极27个冰基浮标布放记
9月3日12时45分,北冰洋中央区,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资源与环境调查队队长吕国坤和队友完成最后一项冰上作业,用对讲机向“雪龙2”号报告。
发布于:2025-10-18
全球首台!揭秘精确测量太阳磁场的望远镜
在青海冷湖海拔4000米的赛什腾山上,一架特殊的望远镜正静静观测着太阳。它不像传统天文望远镜在夜间工作,而是在白天“直视”太阳,捕捉着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中红外光。
发布于:2025-10-18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问世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团队在智能光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标志着我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迈上新台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
发布于:2025-10-16
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拥抱AI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发布于: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