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无人机“飞向”千行百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无人机性能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数据显示,我国已多年位居民用无人机出口量世界第一,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以上,成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

发布于:2025-11-03

未来每一步都是惊叹号

近日,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集中呈现了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

发布于:2025-11-03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静候神二十航天员天外归来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近日将返回地球,东风着陆场2日晚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全面检验夜间搜救回收任务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以及应急保障能力。

发布于:2025-11-03

攻克高碳排放难题!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催化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费托合成是化学工业中一项重要的催化反应技术,主要用于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转化为液体燃料或烯烃等高值化学品。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催化调控技术,使费托合成过程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还可大幅提升油品或烯烃的产率,为低碳化工制造提供了新策略。这项重要成果于30日晚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刊发。

发布于:2025-10-31

比太阳亮万亿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于10月29日通过工艺验收。

发布于:2025-10-31

增长5.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0月29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别比上年增长4.9%、5.1%、8.1%和1.9%,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发布于:2025-10-30

“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六大创新工程将落地

我国将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期间全面部署落地。

发布于:2025-10-30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发布于:2025-10-29

柳州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今年以来,在人工智能(AI)的赋能下,广西柳州市制造业持续焕发新活力。

发布于:2025-10-28

“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实现国产工业化制备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突破了可控核聚变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金属基带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的工业化制备。

发布于:2025-10-28

我国太赫兹探测钙钛矿光伏技术登上权威期刊《自然》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改进后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30%,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10月28日在线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发布于:2025-10-28

AI工具能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发布于:2025-10-27

中国机器人出海“闯”韩国

韩国首尔近郊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一家中国企业的扫地机器人专柜前人头攒动,带有机械臂功能的石头科技品牌扫地机器人吸引路人驻足。只见机器人沿地面缓缓前行,将一只袜子精准夹起,旋转后移至旁边的杂物桶中,袜子“投篮”入桶的瞬间,围观的消费者发出一阵惊叹。

发布于:2025-10-27

AI洞悉“天机” 风云不再“莫测”

自古以来,“风云莫测”是人类对天气最无奈的感叹。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科学家们看到更精准预测天气与气候的前景。

发布于:2025-10-24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近日,我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具备交付用户长期使用的条件。

发布于:2025-10-24

冰在二维下“织网式”结晶过程被揭示

从日常生活中的冰块、冰水,到自然环境中的冰雪、冰川……冰是很常见的。在一般认知中,它从一个微小的晶核开始,按部就班长成规则的三维晶体。然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教授徐莉梅、教授江颖、特聘研究员田野及王恩哥院士团队,在微观世界捕捉到了颠覆常识的一幕:水分子牵引整个结构协同演化,像蜘蛛编织网一样逐步展开。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发布于:2025-10-23

机器人采摘无人机运送 科技绘就农业丰收新图景

采收机器人精准抓取果蔬、农业无人机自主巡航、智能拖拉机演绎“田间华尔兹”……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多款前沿农业科技装备集中亮相,与此间正酣的秋收画卷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智慧农业的生动图景。

发布于:2025-10-22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二〇三〇年预计破千亿元

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布于:2025-10-22

新型眼部植入系统帮助黄斑变性失明患者恢复视力

很多老年人因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逐步丧失视力。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等机构20日表示,研发出一种眼部植入系统,可使80%的患者部分恢复视力。

发布于:2025-10-21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际标准IEC 60068—3—14:2025《环境试验 第3—14部分:支持文件及导则 气候环境试验顺序的制定》正式发布。该标准是环境试验领域首个由中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为电工电子产品的气候环境试验顺序提供了统一规范,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

发布于:2025-10-21

共 2151 条 共 108 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