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造星”“织网”,“冲浪”无忧

作为商业航天的创新主体,银河航天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助力航天产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20余颗卫星,并构建了中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

发布于:2025-04-08

“雪龙”号凯旋!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主要任务完成

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

发布于:2025-04-08

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新规5月1日起施行

《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暂行)》将于5月1日起施行,旨在进一步激发航天企业活力,推动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2025-04-08

我国成功研制出口欧洲的高端屏蔽泵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相关项目首台(套)屏蔽泵,4月7日顺利完工,并通过工厂测试试验。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成功研制出口欧洲的高端屏蔽泵。

发布于:2025-04-08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在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发现了小胶质细胞,刷新了过去科学界认为这种“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相关疾病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潜在靶点。研究成果当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

发布于:2025-04-08

2025年“科学突破奖”揭晓

目前全球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科学突破奖”2025年度获奖名单5日在美国洛杉矶揭晓。美籍华裔科学家刘如谦因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获得其中一个“生命科学突破奖”。

发布于:2025-04-07

三个故事看高质量科技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近期采访了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团队。

发布于:2025-04-07

“天宫”科学实验接连“上新”

日前,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发布于:2025-04-07

商业化提速 低空经济“飞”出消费新天地

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正式落地、首款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开始批量交付、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启动……近期,低空经济不断传来新动向,越来越多的产品加快融入城市与民生场景。

发布于:2025-04-07

我科研人员攻克金属“不可能三角”

在金属的世界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强度、塑性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往往难以兼得。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成功破解金属“不可能三角”,让金属材料在保持高强度、高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金属使用过程中的疲劳稳定性,让它能够抵御长期的更高应力冲击。相关研究成果4月4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发布于:2025-04-07

人工智能助力新系统揭示细胞行为变化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scNET系统,能深入了解细胞在肿瘤等复杂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变化,有望为疾病治疗研究提供新途径。

发布于:2025-04-06

中国科技馆助力13家省级科技馆搭建智能体应用

中国科技馆已助力13家省级科技馆搭建了智能体应用,以人工智能助手的形式辅助观众便捷、深度游览科技馆,迈出AI赋能科技馆创新发展的标志性一步。

发布于:2025-04-06

过敏性鼻炎治疗研究取得新进展

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团队在国际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新型生物制剂司普奇拜单抗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发布于:2025-04-06

新研究绘出人类基因“隐秘开关”图谱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绘制出一份较为全面的人类基因“隐秘开关”图谱,有助于推动遗传疾病等方面研究。

发布于:2025-04-05

养老机器人有了国际标准 如何助力银发群体高品质生活?

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2月底发布。在提升养老机器人精细化功能方面,这项标准提出了哪些要求?背后有哪些“黑科技”支撑?助力更多银发群体高品质生活,标准如何推动养老机器人普及?

发布于:2025-04-04

龙芯新款处理器流片成功

近日,龙芯2K3000(3B6000M)处理器流片成功,并完成初步功能和性能摸底,各项指标符合预期。

发布于:2025-04-03

科幻产业,梦想照进现实

科幻作品中曾经天马行空的幻想,已逐渐成为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汇聚科学与想象的舞台上,科幻不仅预见未来,更在塑造未来。

发布于:2025-04-03

新证据支持中等质量黑洞存在

我国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球状星团中发现了一颗被弹射而出的恒星,其弹射速度高达550公里/秒。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如此高的逃逸速度,很可能是因为该星团中心存在中等质量黑洞。这一发现为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发布于:2025-04-03

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新理论模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团队与国内同行合作,创新性地将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引入单原子催化剂设计中。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单原子加氢催化剂,实现了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在多相催化中的实验佐证与突破性应用。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发布于:2025-04-03

“人工智能+”,央企咋布局?

为更好拥抱人工智能,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实施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

发布于:2025-04-02

共 1762 条 共 89 页 首页 3 4 5 6 7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