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警惕儿童正常视力下隐藏的眼部疾病

当下,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层出不穷的“小眼镜”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也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然而,近视却不是唯一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孩子视力正常,并不意味着眼睛一定健康。

发布于:2023-06-20

撑“大”了的胃 还能这样“缩”回去

天气越来越热,放纵大吃大喝给自己囤的肉再也藏不住了!怎么办?减肥!可有些人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因为肚子总喊饿啊。这是因为长期的过度进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早已让我们的胃部容积扩大了。幸运的是,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把撑大的胃“缩小”,从而减少不适和肥胖的风险。

发布于:2023-06-20

研究认为每天尽早、限时饮食有助预防糖尿病

中国有句俗话,“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美国一项新研究佐证了这一说法。研究人员提出,每天在早起后8小时内吃东西、其他时间不吃,这种每天尽早、限时饮食模式,可有效控制体重和血糖,减少2型糖尿病风险。

发布于:2023-06-19

年轻人读书新方式,写满了他们热爱的生活

耳朵是阅读的灵活新渠道,“共读”功能会让自己与许多陌生读者产生奇妙联结,图书市集和仓库成了淘书的新空间,而社交网络上一系列“阅读衍生类”讨论小组,则仿佛是读书的“周边”和“售后”产品……

发布于:2023-06-12

全国爱眼日:小孩子近视了能治好吗?这些防护要点请知悉

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年纪小,近视了能治好吗?如何尽量避免近视快速进展?

发布于:2023-06-04

如何防控“小眼镜、小胖墩”?专家回应

儿童肥胖如果不及时发现干预的话,在儿童期就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男孩的第二性征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儿童的近视、肥胖、龋齿应当说已经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及时调整,它将形成“儿童期成人病”,到了成人期就形成慢病。

发布于:2023-05-31

新研究探索通过血检尽早确诊帕金森病和痴呆症

日本顺天堂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帕金森病、痴呆症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含有结构异常的蛋白质聚集体——“α-突触核蛋白种子”,这使通过血检尽早确诊此类疾病成为可能。

发布于:2023-05-31

“打一针就瘦”? 降糖药“变”减肥药 警惕糖尿病药物滥用风险

降糖药“变”减肥药并不鲜见,近来这种现象有增加趋势。大批有减肥需求的人士纷纷通过线上平台、代购渠道购买,甚至进入医美机构注射。业内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降糖类药物的用药管控,同时加强该类药物网络宣传的监管。

发布于:2023-05-31

如何科学预防近视?

一般而言,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眼部基础疾病等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近视的发展和近距离用眼时间久、户外运动少有很大关系。科学预防近视,要从良好的用眼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上做文章。

发布于:2023-05-30

“二阳”怎么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回应热点关切

近期,一些地方的公众感受到身边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二阳”怎么办?什么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重点人群如何科学做好防护?针对社会热点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组织专家进行回应。

发布于:2023-05-30

关注“二阳”患者增加,这轮疫情有啥特点?

近期,“二阳”相关话题引发关注。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情况怎样?“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吗?“二阳”的症状如何?怎样最大可能避免“二阳”?

发布于:2023-05-29

就医体验差、等候时间长?多部门联合开展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联合在全国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并印发了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于:2023-05-29

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 这些坏习惯可能引发大问题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肠道健康,以免病菌侵袭。专家介绍,肠道不仅仅只负责消化,还是除了大脑之外,最敏感细腻的人体器官,肠壁薄如蝉翼的网状神经束上有1亿以上的神经元,能够独立运作,自主判断,发号施令。如果肠道患有疾病,势必会给大脑带来不良影响。

发布于:2023-05-29

应对新冠病毒,请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防疫小贴士】

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在此提醒大家要做好科学防护,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发布于:2023-05-29

“二阳”患者有所增加,如何看待当前形势?怎样科学应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回应热点关切

近期,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数量远低于上一轮疫情流行高峰。疫情最新形势如何?怎样科学应对“二阳”风险?针对社会热点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组织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发布于:2023-05-28

新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加重消化道疾病的机制

许多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的人,心理压力过大时病情会加重。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该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可能帮助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新方法。

发布于:2023-05-28

半年都不消停?你的湿疹“不一般”

俗话说,痛可忍痒不可忍。有这样一群人,上至刚出生的小宝宝,下到年过半百的老年人,都遭受反复皮肤瘙痒折磨,经常卧枕难眠……或许,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特应性皮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告诉您,特应性皮炎怎么治?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

发布于:2023-05-27

新研究发现与慢性疼痛有关的脑部活动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慢性疼痛与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活动有关,相关脑部活动的模式与急性疼痛不同。

发布于:2023-05-26

吃菠萝“蜇嘴”如何才能不被它“伤害”!

又到了可以肆意享受菠萝的季节,街头的水果店和移动水果车上,四处都飘散着它的甜香,令人无法抗拒!不过,很多人有过这种体验:菠萝会“蜇人”!不仅它的外衣和头顶上的果冠会扎手,它的果肉还会“蜇嘴”!我们的口腔会受到强烈的刺激,出现口腔黏膜和牙龈的刺痛、酸涩、瘙痒感。更有甚者,遭遇出血、发炎、口周唇周红肿等症状。这也是为何人们常常会先用盐水浸泡菠萝的原因——降低它“蜇嘴”的强度。

发布于:2023-05-26

晚餐不吃主食,褪黑素“缺席”影响睡眠

为什么主食吃少了睡不着呢?因为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会促进血清素产生,血糖上升也会促进褪黑素产生。血清素使人心情平静,褪黑素则直接使人产生睡意。反之,饥饿是一种应激,它会使人压力水平增高,清醒度上升。

发布于:2023-05-26

共 1401 条 共 71 页 首页 55 56 57 58 59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