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台首套”密集发布 高端装备彰显科技实力
首台(套)国产光腔锁频仪、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世界首套T/K/Y管节点智能焊接装备……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多个首台、首套装备纷纷亮相。业内专家表示,在高端装备领域,首台、首套产品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技术突破与产业创新。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发布于:2025-04-16
跨越“最后一公里”,用最少的煤发出最多的电
1克煤如何被最大限度“吃干榨尽”?火电行业内广泛流传着“十年磨一克”“十克煤耗,一代技术”的说法。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可用最少的煤发出最多的电,同时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620℃机组是目前超超临界最高参数机组,过去十余年间,其99%的核心零部件已陆续实现了国产化,唯剩下耐620℃高温转子部分,始终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成为中国“超”能力最难跨越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于:2025-04-15
能随意塑形的流体电池问世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流体形态电极,研发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状的电池。这种柔软舒适的电池能随意改变形状,未来可用于给诸多领域各种各样的设备供电。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发布于:2025-04-15
机器人跑半马 爬坡过坎拐14个弯
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向亦庄集结。本周六早晨7点半,2025亦庄半马暨人形机器人半马将鸣枪开跑。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将首度上演“人机共跑”。从上周开始,近20支参赛队陆续抵达报到。
发布于:2025-04-15
“飞行汽车”在大阪世博会首飞成功
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14日迎来标志性的一刻:下一代空中移动载具“飞行汽车”首次在公众面前成功完成飞行演示,成为本届世博会展示未来移动技术的一大亮点。
发布于:2025-04-15
利用AI等新技术 逐步取消动物试验
当地时间4月10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表示,将逐步取消用动物对单克隆抗体和其他药物进行测试的规定,并称目前有“更有效且与人类相关的药物测试方法”。
发布于:2025-04-15
可穿戴设备能测量皮肤“呼吸”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首款能测量皮肤“呼吸”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分析皮肤释放和吸收的气体,该设备提供了一种评估皮肤健康状况的全新方法,包括监测伤口、检测皮肤感染、追踪皮肤水分含量、量化有害化学物质暴露剂量等。该研究发表在9日《自然》杂志上。
发布于:2025-04-14
到2030年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翻番
据国际能源署官网10日报道,该机构9日发布了特别报告《能源与人工智能》,对能源与人工智能(AI)之间日益增长的联系提供了迄今最全面的全球性分析。报告显示,在AI应用的大力助推下,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增加一倍以上。这将给全球能源安全以及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带来新挑战。
发布于:2025-04-14
人工智能推动家电智能从单一走向全场景
大模型通过面部扫描识别健康状况并迅速给出健康烹饪食谱;等人进到房间后智能空调自动调出最适宜的温度;大屏电视不仅是“看剧工具”,还能根据用户意图自动触发匹配的智能服务……前段时间举行的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为人们展现了人工智能(AI)加持下更加智能、互联、全面的智慧家庭场景。
发布于:2025-04-14
智慧交通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出
近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智慧交通专项)项目名单,共25个试点项目入选。试点项目聚焦智慧物流、智慧出行及相关新型基础设施三大方向,以建立健全智慧交通标准体系、持续推动成套标准验证与先进标准研制、提升标准化基础能力、强化标准实施应用等为目标。
发布于:2025-04-14
全国虚拟电厂建设加快推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发布于:2025-04-14
六种猿类完整基因组序列揭晓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个由123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对6种猿类——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和合趾猿的完整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一成果作为遗传学领域的里程碑,不仅有利于科学家了解人类与其他猿类的差异,还有助于开展猿类保护工作。相关论文发表在9日《自然》杂志上。
发布于:2025-04-14
新型放大器让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十倍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论文称,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数据传输速度超现有光纤10倍。
发布于:2025-04-14
环保展览会新鲜看点多
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开幕,来自国内外近千家环保企业参展。
发布于:2025-04-12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ITER磁体馈线系统重要部件
4月11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
发布于:2025-04-12
我国科学家在高密度介电储能领域取得新突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伟伟教授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等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介电储能材料,其能量密度是主流商用介电储能材料的数十至数百倍,有望成为下一代高功率脉冲技术的核心器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4月11日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发布于:2025-04-11
科学家测定最精确中微子质量上限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国际氚中微子实验(KATRIN)团队10日公布了对中微子质量上限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将其限定在0.45电子伏特(eV)以内,这还不足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这项成果进一步约束了这一宇宙中最神秘的基本粒子之一,并推动物理学超越标准模型发展。该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
发布于:2025-04-11
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超40%
国际知名能源智库Ember8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显示,在以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的助推下,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高达40.9%,首次超过40%,创下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
发布于:2025-04-11
更快更稳更准,在南京感受6G
我国正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在6G、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江苏南京积极探索6G示范应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生物制造中试成果转化平台,安徽合肥围绕量子科技逐渐构建产业生态链,广东深圳聚集200多家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
发布于:2025-04-11
广东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高地
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
发布于: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