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牙线可通过唾液监测压力水平
美国塔夫茨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型传感装置,通过特殊设计的牙线,可实时、精准测量唾液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
发布于:2025-05-26
牙齿为何会敏感?原来是远古鱼“遗传”
坚硬的牙釉质内部那些敏感的部位,在演化之初竟然是帮助远古鱼类在危机四伏的海洋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利器。
发布于:2025-05-26
木星“童年”时体型为现在两倍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系中的“巨无霸”——木星形成于太阳系第一批固体出现后的380万年,其婴儿时期竟比现在“魁梧”一倍,且当时的磁场强度是现在的50倍。
发布于:2025-05-26
高中学位扩容坚持新建与挖潜并重,既增数量,也优供给,有助于平衡供需、缓解升学压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它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1/6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
发布于:2025-05-26
机器人赛道,北京咋领跑?
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2400家,占全国近一半。
发布于:2025-05-26
研究发现日光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新西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功能在白天更为活跃和高效,这得益于一种免疫细胞对光线作出反应的生物钟机制。
发布于:2025-05-26
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智能科技的魅力
仿金枪鱼机器人在水中灵活游动,快速巡航;只要观察一下你的微小动作,“智能读心”机器人就能看懂你的心情和感受;给出一张救护车图片、一段森林救火的视频和一段警笛音频,“紫东太初”大模型就能准确识别并讲述一段完整的救援故事……
发布于:2025-05-26
第41次南极考察|通讯:向着暗夜与深海的科研坚守
给机工王彩军开完药,李医生稍微松了口气。作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船医,他负责为全体考察队员提供医疗保障。平时不算太忙,但近期在南极罗斯海考察期间,找他看病的人陡然增多。
发布于:2025-05-24
彩虹-YH1000无人物流机首飞成功
彩虹-YH1000无人物流机首飞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专家介绍,彩虹-YH1000无人物流机是该院最新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无人机平台,属于中空无人物流机,采用了经典物流机布局、双发设计,具有超短距起降、恶劣起降环境适应能力的优点,可在二级公路、硬质土路和草地起降,配备浮筒套件可水面起降,配备雪橇套件可雪地起降,拓展无人物流机的应用场景。
发布于:2025-05-23
“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在银河系发现一颗毫秒脉冲星PSR J1928+1815,它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且伴星质量远超一般掩食脉冲星的伴星。此类掩食脉冲星非常罕见,对开展恒星演化、致密星吸积、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于:2025-05-23
中国空间站拓展科学边界
从微生物监测到果蝇繁育,从生命科学到材料工程,中国空间站正不断释放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科研潜能,推动人类认知的边界向太空延伸。
发布于:2025-05-22
仿生技术让水下机器人像鱼一样灵活游动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发布于:2025-05-22
科技软服务锻造产业硬实力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发布于:2025-05-22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随着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
发布于:2025-05-22
形成长效机制 我国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再出实招
国家知识产权局21日公布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旨在推动新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同时,加快构建专利转化运用生态,形成一系列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
发布于:2025-05-22
科学家揭示植物生长素“搬运工”形貌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林峰、刘欣团队与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填补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的关键空白,相关成果于日前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发布于:2025-05-21
科学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遗传结构
记者5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胡义波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的专家开展了全球雪豹的保护基因组学研究,系统解析了全球雪豹种群遗传结构及形成原因,阐明了低遗传多样性下种群长期续存的生存适应策略。
发布于:2025-05-21
培养AI时代新人才
日前,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
发布于:2025-05-21
超期服役的哈勃望远镜再续传奇
35年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送入近地轨道。自那时起,它便开启了空间科学的新纪元。其拍摄的生动图像以及带来的无数科学突破,重塑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为新一代望远镜的开发带来启发。35年后,尽管它的“继任者”——“宜居世界天文台”已提上日程,但哈勃望远镜依然“宝刀未老”,在天文学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发布于:2025-05-20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试航成功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近日完成船舶试航。本次试航历时8天,完成了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100余个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全部达标。船舶操纵性能、最大航速、居住环境等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
发布于:2025-05-20